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共推荐10篇

时间:2024-02-06 08:59:41 投诉 下载本文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共推荐10篇

第1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近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在教学教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都能牢固建立万以内数的概念,从千以内数过渡到万以内的数,掌握一般规则。通过精讲精练,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掌握非常好。近似数比准确数易记,学生能写出离准确数很近的数,但找到的.数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千数,学生头脑中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仅管无带着学生反复比较可能写出的几个数,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出的近似数不够合适,对于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学生初学时总是多一个0或少写一个0,因些我下大力气让学生学会把它们化成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学生最终基本能够利用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准确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整个单元教学我通过作业反馈、测验反馈,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基本突破各个教学重难点,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要加强提升的方面,要让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率,认识到细心、认真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这些品质。

第2篇: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学2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所学的,并且对于100以内的数,学生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因此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如在课一开始我就请学生先说说20以内数的组成,让他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接着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棒入手,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着数100根小棒,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有自己数数的好方法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展示数数的过程中,我不时的相机指导,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要求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百是一百。于是全班同学学着数小棒,再一次展现10捆小棒时,引导观察数好的小棒,说说看懂了什么?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整堂课虽然气氛活跃,但课堂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学生第一次数100根小棒时,由于事先没有提示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快速地数,导致数数时费时较多,造成后面的学习过程较紧张。学习数的组成时,虽然学生理解的很好,但是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摆摆小棒,而不是简单地看课件,也许更能照顾到后进学生。

第3篇: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正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负数的意义,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思路如下:分三大步进行,一是温度的读法,二是海拔高度的读法,三是在此基础上引出正、负数的认识,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先出示了几个地区的温度让学生试读。并让学生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地气温的不同,学生很容易能发现一个是零上,一个是零下,他们正好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线,一上一下正好相反,给学生打下正负数是相反的两个量,而且零是一个分界点的初步印象,继而引出如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温度,理解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教会学生正确读写正负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学生会说出很多常见的负数,如:天气预报中用到负数、计算器中有负数、电梯、股市、存折、账单、玩电脑游戏的计分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用到负数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5篇。由此可见,温度是学生学习负数的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原型。

然后引出海拔高度的读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知识直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同时强调以海平面为基准,提问学生海平面的高度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为后面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次打下基础。

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引入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负数的意义。并用不同地区有温差和同一地区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温差将温度和海拔高度有机地联系和过渡。而且注重向学生渗透0摄氏度和海平面只是一个分界点和分界线。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进而出示一组不同的数让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和0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由于有了前面良好的铺垫,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与0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引出来了。

最后是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正负数。也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必须充分设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情况,并提前对此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机智,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4篇: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学习了0-20数的基础进一步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组成;继续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算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幼儿园的学习,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数感不强,只是单纯的数数,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们的估算意识和数数能力,利用猜猜教室里有多少位学生及百羊图,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猜数、点数(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亲身体验出了100是比以前数过的数大得多。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由于课前复习了20以内数的组成及小棒的摆法,学生很顺利地摆出38根小棒,对数的组成也非常得心应手,由此往后摆到40根小棒,学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的难点。

反思本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由于数数大部分同学都会所以学生非常活跃,但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后进生的关注,今后还需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2、本课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课后的5个5个数数及倒着数数的练习题中有一部分同学出错很多。

第5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已知道百位有10个珠,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6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动态展示:从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我又设计了一个感受一万有多大,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 一万米 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的读写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在计数器上试着画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

从生活中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激起对祖国的勤劳人民的热爱,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本节课多处创设了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品尝了求知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7篇: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习委员,平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习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习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第8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一、以游戏的形式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在开始学习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两大组进行比赛的游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两大组派代表上台抽数按游戏规则来放在个位、十位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大小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新知,又能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小学一年级毕竟年龄小,喜欢听故事,将例题设计改成两个猫咪进行比赛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猫咪钓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的地方:

一、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但没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表现在行为上、思维上、情感上的积极参与。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习太枯燥,没有接近生活

练习环节的设计较枯燥,要是在练习设计方面能使练习接近生活或设计成游戏,或者故事,这样就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第9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自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法,在存眷学习历程的同时,资助学生得到乐成的体验,树立自大心,加强上进心。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一“你真棒”的评价语,使孩子的答复得不到实时而公道的反馈,讲堂缺乏积极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会合十几分钟,整堂课我注意知识的教学,缺乏游戏关键,没有充实变更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到达我要学的教学结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第10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组的人数、数小棒等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排数、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