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优选7篇

时间:2024-01-05 12:18:18 投诉 下载本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优选7篇

第1篇: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第2篇:中国茶文化特点论文

中国茶文化特点论文

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茶文化特点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高校日语教学引入茶文化的思维

摘要:从古到今天,我国与日本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往历史。但是,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两国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存在着过大的差距。茶文化起源于我国,从我国向其他国家传递,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导入日语教学传统文化更是发挥着巨大效益。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茶文化思维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日语专业,以期能够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滞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词语口语学习,却并未从文化互动性层面上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结合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思维的具体方法深入分析,这对于促进我国与日本的友好交流意义重大。

1分析中日茶文化互通性

1.1注重茶的礼节

从古到今,我国茶文化中就有着丰富的茶礼茶俗内容。如:在我国清代,有关记载就有“端茶送客”的惯例;在我国《红楼梦》名著中,也描述了很多中国茶文化,有很多章节都将我国古代饮茶风俗传递出来。在日本茶道文化体系中,也有很多茶道传统,在主人邀请客人进入茶室时,就代表着主人十分欢迎客人的到来,并在茶道中的推门、跪坐以及寒暄等环节中,都体现了主人待客之道。

1.2重视茶文化的内涵

无论是我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将自身审美文化积极融入,提高茶文化整体文化内涵。日本茶道中彰显了日本民族的观点,如冈苍天心所言一样,日本茶道就是审美的宗教,可以为广大人们带来美和乐,并体现了其清寂以及古朴的魅力,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有着重合之处。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体系中,也体现了淡泊以及自然的审美情绪,这些都体现了茶文化中的美学观点。

1.3赋予茶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我国茶文化中,被广泛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我国民族独特的灵魂,并由独特的趣味性活动成为了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文化内容。“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茶道中注重“怡、和、真、美”,并以儒家文化中的“和”思想为主,提倡中庸思想,推出“以和为贵”的传统观念,传递我国渴望和谐与统一的希冀。

2分析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茶文化导入中的问题

虽然日语与汉语间有着诸多共同点,但我国高等院校在日语教学中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导入文化这方面,不但缺乏导入日语文化,而且也十分缺少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教学只是从语言表达上入手,其专业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日语口语这方面知识,但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日语教师过度注重从语言教学层面上进行日语教育教学,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层面上来针对性导入日语文化。并且很多日语教师所导入的日语文化都是以日本地区文化为主,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来进行日语教学。如: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内容必然会牵涉到日本茶道文化,但是高校教师却并未从我国传统茶文化层面上来比较和分析日语中的茶文化。另外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教师并未准确认知语言与日本文化二者的关系,分割性对待日语以及文化,从而造成日语教学与文化形式相互脱离,从而与日语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此外,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日语教学这门课程,认为学习一门英语课程就已经让人有些烦躁,而日语课程的学习实属没有必要,这也是我国高校日语教学质量始终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3茶文化在高等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

3.1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寻求茶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日语与我国文化有着很大联系性,虽然日语作为日本的民族语言,但是究其根本,其还是一门语言工具。众所周知,无论哪一种语言,都需要依附相应的文化形态。因此,高等院校日语教师应从文化视角上入手,联系起汉语与日语,并高度注重日语与文化二者的共性。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日语教师应明确了解到汉语与日语教学中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文化层面来针对性日语教学。融合日语教学与我国文化的密切性,从传统文化层面上深入分析日语教学模式。如:日本茶道文化尤为丰富,其“和、清、敬、寂”等等茶文化思想对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从很多方面上促进着日语文化健康发展。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效用,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高等院校教师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从茶文化入手,结合日本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日语教学开展针对性的文化导入。同时,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需要以某一具体文化现象为主,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文化。如: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应以茶艺表演为入口点,以我国与日本不同的茶艺表演手法为主,对高等院校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深入分析。

3.2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树立起学生终身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形式,其应该在日常练习中得以加强。而高等院校日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中所能够导入的文化内容也是不多的。首先,高等院校的日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茶文化来导入日语教学文化,并积极发挥其效用,引导广大学主动利用平日时间来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如:日语教师可组织广大学生举办茶文化日语大赛,以讲座方式或者演讲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学生日语学习的知识面,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茶文化的导入。其次,日语教师也能够大力支持以及鼓励学生在对日本报刊以及文学作品阅读下,来强化自身对日本文化的充分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平日里时间来弥补所缺失的日本社科文化。再次,在日语教学开展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对于日语知识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引导起学生终身学习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成为一名跨交际能力较强的人才而做好各方面工作。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日本与我国文化的不同有所感知,并逐渐在深入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二者的精髓。同时,教师还能够以教学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以自编自导方式来深入认知日语教学过程中的茶文化价值。

3.3日本茶道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训,注重针对性的引导和点评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茶道,还能够以实践教学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相应演练之下,对日本茶道的知识积极掌握,并对日本茶道的精髓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茶道礼法来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入门点茶法有着基本的认识,在学生集中式学习下,积极点评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日本茶道以及我国茶文化的不同有所区分。日本茶道既要求着火候、茶味以及茶香等,也要求着点茶仪式,在复杂的茶道规则下,达到可以锻炼人们心智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对仪式中的禅意深入领悟,并对日本茶道中潜藏的文学内涵有所体会,进而增加我国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程度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日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茶文化,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知识发挥着极其作用的作用。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将茶文化思维引入,让学生对茶道文化深入了解,通过演示与实践日本茶道文化,让学生对茶文化丰富内涵深入领悟,进而对我国民族文化进一步继承和传扬,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笑云.在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2,21:128-129.

[2]李霞.略谈日语中的茶文化和“茶”字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06:331-332.

[3]彭新勇.日语中茶文化的外延[J].外国问题研究,2009,02:79-82.

第3篇: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

中国茶文化毕业论文

摘要: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利用茶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师生之间茶文化信息交流,能够以茶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打造现代工商管理,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内涵的使命。

关键词:茶文化;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并且2017年党的会议的召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规格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在现如今的高等教育中,茶文化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明成果的积淀。由此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茶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茶文化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和饮用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思想。茶文化内涵丰富,如: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精行俭德”的精神。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内涵充分地反映出了我国社会对人文修养的渴望和重视,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与我国许多学科密切结合,如:传统科技、经济、旅游、医学等,是我国社会人文知识和精神最主要的外在形式,尤其是糅合了我国传统的儒道佛家等哲学思想。

其次在茶叶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茶文化将雕塑、绘画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内涵,充分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及审美能力。茶文化具有融会贯通的功能,特别是茶俗、茶礼以及艺术的表现力,融合了歌曲、小说、诗歌等文学艺术。另外,饮茶目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满足,茶文化拥有人文道德内涵,将饮茶与处世哲学糅合在一起,追求“天人合一”,并将道德升华视作最终的追求,注重修身养性。自古以来,我国的茶事活动就已经超脱了物质享受的生理局限[1]。

现代社会的专家、学者对茶的精神内涵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科技手段的涌现,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也日益突显,茶文化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国茶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在此基础上,茶的育人功能也在不断加强,并发扬光大。茶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美育和德育两个方面:一以茶为媒介,通过茶所囊括的方方面面内容,可以使人感受到美、鉴赏到美、学会创造美,从而增强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二茶文化的内涵涉及中华礼仪及道德约束等多方面,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来说,合理利用茶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是人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极深的影响。21世纪,经济不断地深入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成了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传递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道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可以促进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且我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等各派思想,能够使大学生获得道德上、心灵上的帮助,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不足及重构

通常,工商管理专业对口就业是高、中、底层的管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于: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并且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而管理者的人文思想决定着组织团队的人文氛围,这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但是这样导致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着很大不足,需要逐步形成传统的优秀价值理念,如:诸如家国天下、敬天爱人等。由此,为了教育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利用茶文化中的人文思想成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目前,我国各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分为三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而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上,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略显不足,课程之间的有一定的重复,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只占了总学分的30%左右,内容安排流于形式,尤其是占据了相当比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人文与科学素养出现严重的问题,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却不见踪影。

同时,各高校都是遵循教育标准进行排课,而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学生知识面广,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过多过泛,专业个性不足。另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工商管理专业新城了以抽象理论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不符,课程体系不顾现实社会对毕业省的真正诉求以及市场的反馈信息,严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和高深,教育目的依然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2]。

3利用茶文化构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3.1重视茶文化、增加茶文化在通识类课程中的比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90后的大学生普遍缺少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与传统的报刊和浩如烟海的典籍接触甚少,社交、购物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学生差不多都使用智能手机。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利用茶文化进行通识教育,有选择地开设关于茶文化课程,如:《中国茶文化》《茶道》等。

并为了使学生具备今后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结合学生的日常品行,将所学的经典教义落实在学习生活上,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茶文化,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品行。目前,虽然有些高校也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学习很难做到将茶文化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气质,大多流于形式,课时较少,极少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不重视和德育结合,只当作知识来教学。由此,高校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茶文化、增加茶文化在通识类课程中的比重。

3.2增加有关茶叶传统经营管理思想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比重

德国史学家利希霍芬曾经说过,犹太人和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经商的民族。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课程中,中国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只是一带而过,不管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主要是以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主。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不符合国情。中国茶叶经营管理思想留下很多精华的思想,如:《茶经》就记载了很多精辟和实用的经营管理思想,但却没有像西方学术那样形成体系。并且还有许多关于茶的管理思想散见于历代经典中。在课堂上,高校可以分门别类编著教材,汲取各家各派思想的精华,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3]。

3.3用茶文化强化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力和创造能力

蔡元培曾经说过“并非人人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但是人人都有感情,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就要有待于陶养,才能由弱转为强,由薄转为厚。陶养的工具和作用是美的对象,被叫做美育。”利用茶文化进行美育能够让人超越个人狭隘的偏见和私欲,由此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可以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补充。

同时,管理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只有创新的思维才能使管理进行创新。而逻辑思维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灵活性和创造性则更加能够提升管理的艺术性。一个人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是由审美能力高低决定的。黑格尔指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也就是说,审美是一个人进行非逻辑思维活动的前提,可以使人的心情愉悦、精神舒畅。在商业经济中,美育的价值更大地存在于他对学生创造里的培养上,由此,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和加强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美育教育是一种有益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倪文豪.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福建茶叶.2017(05).

[2]董志媛.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3]杨学成,隋越.探索工商管理研究创新之路———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论坛(2017)综述[J]经济管理.2017(07).

第4篇:高三传统文化议论文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

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会再哭泣,而是在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进!

真的希望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能再一次聆听屈原的心声,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美好古老的又在发展的习俗!真的希望中秋时分,家人团聚,天下共赏一轮圆月,体味浓浓的亲情!真的希望过年的时候,锣鼓敲起来,人们动起来真正感受除旧迎新的喜悦……我还希望着。

第5篇: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摘要:

建筑是一种文明的承载形式,建筑风格会随着不同的文化以及历史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追求自然,崇尚意境美的传统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的理念在于简约、方便、工业化生产,因此导致了现代建筑风格总是一沉不变,失去了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内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开始再建筑设计中融入民族性建筑的风格,使建筑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受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影响,目前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基本上以现代建筑和外来建筑风格为主,传统建筑所占份额已经越来少。中国传统建筑由于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本土化色彩以及文化特色,它将人作为主体,以大自然作为模板,通过诗意的语言及艺术的音符弹奏出一个个艺术作品。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份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1、中国建筑发展史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风格最为浑然天成的建筑类型,它的风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最终还是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对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原始社会开始,我国已经开始有各类不同的建筑形式,直到汉代时期,木结构建筑技术已经基本趋于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主导着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夯土技术,学会了如何烧制砖瓦以及如何建筑石建筑。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瓦砖的产量、质量以及木架技术都逐渐完善起来,此时大量佛教建筑开始建成,例如云冈、龙门石窟等建筑都是在此时建成的。中国的古代建筑在隋唐宋时期达到巅峰期,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砖,此外,琉璃制作工艺的使用频率也逐渐提升,这种建筑工艺较为完善,且規模较大,使建筑师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到了元、明、清三朝,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程度,建立了标准的建筑体系,个体建筑形制凝固,整体设计水平十分发达。随着对砖瓦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砖瓦的生产量也在迅速增加,当时琉璃瓦iad生产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从1840年以后,大量外国建筑、技术涌入,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开始动摇并开始解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1 思想特点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各种文化在此过程中诞生,其中古建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过程中借鉴部分,同时也度世界各国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全球范围内饱受关注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建筑,欧洲建筑、*建筑三者被统称为全球三大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成为一个体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结构和艺术形式决定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既合了儒家、道家等思想,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中和、含蓄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有一条中轴主线,例如北京故宫。同时,又注重顺应自然和环境,关注人文,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风土文化进行设计建筑。这些建筑设计文化理念,对我国现代建筑理念也有深远影响,与现代建筑提出的“以人为本”、打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念也不谋而合。

2.2 设计特点

精巧而不乏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可以确保所建造的房屋在各种天气以及环境下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此外,由于房屋墙壁不能负载重量,因此在对门窗进行设置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结构遵循了一定的简明规则,即所有住宅、宫殿、官衙、寺庙都是由数个单体建筑以及围墙、走廊所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建筑既是一种技术工程,同时也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借鉴了许多中国其它领域的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更加生动、丰富的艺术性。

3、对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一是做好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要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转换,前提条件是存留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以及工艺的消失使现代建筑失去根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定用来保护我国古代建筑不被破坏,最大程度保留古代建筑的原始面貌。同时,现代建筑文化也并不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饰,而是需要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理念。

二是把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进行拓展。将传统建筑中就地取材的特色作为借鉴,最大程度使用运输便捷以及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建筑设计也应尽可能依托当地地理条件及气候环境来实现更多的实用功能,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千年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模式,因为建筑手段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与建筑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继承能够在去粗取精的条件下实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确保建筑风格及功能能够满足现代人的要求。

三是抓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普及工作。要想有效继承并发扬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应依托教育方式来实现,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平台向大学生普及中国传统建筑知识以及文化,通过开设中国传统建筑课程来传播这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强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中国传统建筑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扩张,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源问题就是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宣传,这使得欧洲风格建筑风行一时,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却逐渐失去吸引力。

4、结语

中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随着我国大国身份在国际上的彰显,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改变过去一位照搬西方的做法,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将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才会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业也会更加换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赵凌.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性[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 (01).

[2] 王伟.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9).

[3] 陈进,王建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绿色建筑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2012(08).

第6篇:浅谈传统茶文化与古筝元素的结合发展论文

浅谈传统茶文化与古筝元素的结合发展论文

摘要:结合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价值影响力看,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其为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前提。而如何才能将传统茶文化与古筝元素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与成熟发展,就值得我们细致分析。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播状况认知,根据古筝元素艺术的传播发展危机认知,从而探究融入传统茶文化实现古筝元素的结合与发展机制。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古筝元素;结合机制;发展思路

我们发现在我国文化机制中所具有的元素内容极为多样,而诸多文化内涵和价值元素,客观上看到是我国庞大的文化体系和艺术思维,这些内容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更是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传统茶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分析

结合传统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和价值内涵,我们必须看到如今在文化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想要让传统茶文化实现更大价值发挥,就必须通过积极有效构建多元融合机制,从而给与整个茶文化新的时代生命力。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其具体形成的,实际上,不仅是茶文化,同时以古筝、阮乐、琵琶等古典乐器为主的古典音乐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熟展现与诠释表达。如果我们对整个古筝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多种艺术之间充满了应用属性和价值,其不仅值得被我们有效融入,同时更关键的是传统茶文化机制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能够为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重要支撑。对于古筝艺术来说,其作为重要的音乐演奏方式,其在具体的教育与推广之中,实现了成熟而完善的发展,从古筝音乐艺术作品的特点与展现方式中,古筝演奏、古筝表演欣赏是其主要表达方式。而整个古筝艺术推广过程中,其通过丰富多彩、趣味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让人们对古筝艺术的音乐美和具体理解、艺术创造等等产生极其深刻的认识。而古筝艺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其如果想要实现理想的演奏效果,其需要注重增强音乐审美体验,尤其是要注重将古筝音乐的价值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呈现,从而实现古筝艺术的最佳传播与认知。

2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播状况认知

对于古筝艺术来说,其有着良好的结构对称性,以及流畅的展现旋律和规律的节奏,整个古筝艺术中往往需要演奏者将其曲目中所融入的情感理念展现与表达出来。可以说,古筝艺术的精美演奏不仅能够刺激听众自身的听觉,同时也能让听众自身的神经系统得到有效放松,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听众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就至关重要。古筝乐器音乐优雅含蓄,且有着优美的旋律,因此在该艺术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激发人们自身心灵的内容,并且实现听众个人情操的有效陶冶与激发。随着我们对古筝表演艺术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我们发现,整个古筝艺术实际上在现代文化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多元艺术融入、交流的今天,其遭遇了各项极大冲击,而该艺术想要实现理想传播,就必须注重对该艺术的创作发展进行充分提升。尤其是要充分注重构建时代化传播机制,通过融入创作者自身对社会发展、事物的具体理解,添加必要的价值情感,从而确保实现古筝艺术创新发展和全面传承。事实上,对于一首古筝曲目来说,其如果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呈现,其需要的就是表现应用的情感理念、人文思维和哲学内涵等等,因此,我们在欣赏古筝艺术时,就不能简单的从其外在音符和旋律来进行及具体理解,必须通过深层次理解其中内容,结合自身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对整个古筝艺术理解与认知的最高境界。客观来看,古筝音乐曲目其表演张力相对较差,且旋律与当前整个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发展和推广好整个古筝艺术,就必须在具体理解该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发展所关注的内容,通过整体创新,从而实现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

3古筝元素艺术的传播发展危机认知

事实上,对于古筝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来说,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西方音乐艺术的冲击力极大,可以说,在时代化创新发展的今天,古筝艺术的影响力和价值不断弱化,尤其是很多社会大众对古筝艺术的了解和认知缺乏必要了解,因此在当前整个古筝艺术成熟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探索合适的素材融入,从而为该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筝类乐器,其作为我国极其独特、极其重要的一种民族乐器,其有着优美的音色,同时该乐器的音域极为宽广,而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我们看到其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可以说其在整体表现上,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因此,自古筝乐器出现之后,其就饱受人们喜爱,并且随着我国传统文化,古筝艺术实现了悠久绵长的发展。当然古筝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其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实现了深度而成熟的融入与发展。实际上,随着当前我们并未能感受到古筝艺术所具有的影响力,但是在我国古代,整个古筝艺术却有着极其广泛的认可和价值传播力,可以说,该艺术在传统封建社会时期,深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与欢迎,其发展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突出表达的就是古筝艺术中所具有的娱乐属性,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对古筝有着层次不一的认知与喜爱,而文化墨客们,更是通过自身的了解与关注,将古筝艺术与诗词歌赋的欣赏与表达相融合,从而为古筝艺术的发扬光大提供了重要帮助。当然,随着人们对古筝艺术的价值认可程度不断提升,整个古筝艺术的表演形式更为多样,同时其中所包含的娱乐属性更是被社会大众所具体认可。当然,在人们认知和理解古筝艺术时,其更多是从古筝的音色和音质,以及整个古筝演奏所带给社会大众自身的理解,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将古筝艺术与自身所参与的各项生活相结合,其必然能够营造更富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古筝表演活动。

4融入传统茶文化实现古筝元素的结合与发展机制

结合整个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我们看到古筝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中所融入和表达的.是艺术的理念与特征,以及发展推广传统艺术的关键所在。但是客观来说,就目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现状看,古筝艺术的社会影响远远不及西方的钢琴艺术,以及现代的流行音乐等等,就整个古筝艺术的多个流派而言,其中一些影响力相对较小的流派甚至频临失传的危险与可能。

就古筝艺术发展与传播活动需求看,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相对薄弱,而如何弘扬这一传统音乐艺术,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就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认知研讨古筝艺术的传播发展状况,我们看到该艺术之所以实现了成熟发展,其关键在于该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其始终将社会大众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认同,乃至丰富完善的人文思维应用其中,其不仅丰富了整个艺术的素材内容,其同时也融入了具体的情感思维。而当前整个古筝艺术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其之所以遭遇较大障碍,其关键元素在于整个艺术缺乏有效创新和必要创造,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在当前整个古筝元素的创新发展,就必须注重融入合理多样化的内容,通过人文色彩的充分融入,从而为我们沿袭古筝艺术,并且持久发挥其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当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深化的今天,如果我们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应优势应用到整个古筝元素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传承与应用。

客观来看,在具体应对古筝元素艺术的传播发展来说,其在当前具体发展时,需要具体考虑几项具体内容,其一是要充分注重借鉴和合理应用多样化元素内容,比如就整个古筝艺术表达来说,可以将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的文化内涵和思维理念沉淀融入其中,尤其是通过集中展现整个茶文化的内涵所在,从而更好的发挥古筝艺术的最大合力。不仅如此,在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价值思维,其实际上也是古筝艺术价值有效传播的关键与根本所在。

客观来看,互联网资源对整个古筝艺术的传播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而借助互联网渠道,所能实现的古筝艺术发展创新将是几何性,尤其是将时代化的艺术理念融入应用其中,从而为整个古筝艺术的新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对于整个古筝艺术来说,其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达方式,其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文化理念,而厚重的文化因素所能实现的价值,不仅是传播影响力的展现与表达,同时也是价值内涵的重要所在,而在时代化创新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想要有效推广古筝艺术,其就必须从文化内涵视角出发,通过添加融入时代思维,从而实现整个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与全面提升。

如果我们能够细化古筝艺术的传播诉求与人文内涵,进而实现古典音乐艺术的全新发展与时代内涵。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传播状况看,完善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思维,实际上是当前古筝艺术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文化融合与全面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够具体分析传统茶文化元素与古筝艺术之间的全新融合方式和思维,那么其将让这一传统艺术实现“新的时代价值”。在古筝艺术创新发展的时代化今天,改编现代歌曲,并且将该歌曲艺术以时代化的气息予以彰显,从而实现该艺术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和全新塑造。

5结语

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元素及内涵,尤其是我们能够从整个茶文化机制中感受到很多元素内容,而茶艺表演活动、采茶戏、采茶舞蹈等等,就是当前我们了解茶文化体系中独有的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经典的音乐曲目艺术中,其展现的是相应的情感理念和价值思维,可以说,其能够为我们有效了解传统茶文化提供重要支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任红军.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音乐探索,2014(2):115-118.

[2]蔡际洲.中华茶文化在中学的推广实践及效果研究[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11):121-125.

[3]崔海涛.云南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设计要素探析———以傣族茶艺表演“雀之灵”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15):103-104.

[4]王建树.云南少数民族茶艺表演设计要素探析———以傣族茶艺表演“雀之灵”为例[J].理论界,2015(18):179-182.

[5]吴晓蓉.谈几例茶艺表演主题创意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广东茶业,2012)5):14-16.

第7篇:中国茶文化论文

有关中国茶文化论文

【摘 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也是被许多的了解和认可的。本文就茶与中国文化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究,也介绍了茶的起源与茶功效等,中国茶文化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关键词】饮料;茶文化;中国文化;茉莉花茶

茶和可可、咖啡被列为是世界三大饮料,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好处数不胜数。并且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更是值得品评的。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原汁原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也是有独特感情的:当有客人来到家中时,沏上一杯热茶是热情和礼貌,周末和好友一起喝一杯清茶是轻松更是快乐,独自一人时沏一杯好茶看一本好书是精神的收获更是身体的享受;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中国的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

对于茶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起源于汉代,也有人说起源于唐代,而更有学者研究说早在神农时代就已经有茶的出现了;不管怎样,茶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发展和成熟,之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区,而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中国茶文化更是备受关注;茶文化悠久而绵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茶出现的初期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因为它有许多特别的功效,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如今也是如此,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茶才演变为今天的传统饮料。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人离不开的茶,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茶。中国有许多俗语中也时常出现茶的身影,如“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若想百岁翁,与茶打交道”等等;这些俗语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茶的重视程度。

  二、茶的种类

茶分许多种,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绿茶是最原本的茶,是种植茶树然后采摘、晒干等工序之后制作而成的。对于茶的采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据说好茶采摘的必须女孩而且是未婚的妙龄女子,采摘什么样的叶子,用怎样的手法,怎样晾晒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红茶,是指绿茶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它与绿茶不同,泡制之后会成红色,味道也别有一番。花茶便是各种花的花瓣晾干之后制作成的,有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等,它们的引用也有许多不同的功效。当枯萎的花朵在杯中再次绽开的时候,还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三、茶的功效

茶作为中国人传统的饮料,也是中国人最普遍喜爱的饮料,它有许多奇妙的功效。首先,饮茶可以提神,我们经常在工作和学习需要精力时喝一些茶使自己精神起来。其次,茶还可以消食、健脾胃,人们一般都在饭后喝一杯,这样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腻感,达到消食健脾胃的功效,所谓“饭后一杯茶,老来不眼花”就是指此功效。再次,多饮茶能降油脂,不会有得三高的危险,在三高病逐渐严重的今天,人们更应该注意生活和饮食方式,预防变成三高人士。所以,饮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被推崇。最后,其实茶的功效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好处,其中最受现代人欢迎的就是茶有减肥的效果。饭后喝茶能够去油腻,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囤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所以,也非常受女孩子们的欢迎。

四、茶的今天

如今,茶越来越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喝茶并且非常喜爱这种饮料。茶不仅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各种瓶装的茶饮料越来越多,也因为其口味很好、携带方便等因素备受喜爱。如中国市场上的瓶装康师傅绿茶、娃哈哈红茶、茉莉清茶、茉莉蜜茶等等,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现象充分说明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的茶文化悠香而深远,小小的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茶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我们应该更多的宣传茶和弘扬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