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第2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以旧引新:
1、今天×××同学过生日,你准备怎么过?你想请哪些人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
2、请你分蛋糕,你怎么分?
3、这些分法都可行吗?如果都可行的话,怎样比较合理?
4、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那种最合理?
5、计算,算式怎么列?
6、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7、我们前面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为什么?
那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这些算式都是连加的,比较麻烦,我们先来研究两个分数相加的,根据黑板上这些数,可以有哪些算式供我们研究。
2、请你任选一个算式来进行研究。
3、请你先将你选中的两个分数用阴影表示在老师发给你的'两个圆纸片上,然后把它们合起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和。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4、生汇报结果。
5、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6、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7、练习。
8、这几道题怎样进行验算?请大家试一试。
9、这几道题其实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他们做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先通分?
10、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应用:
(四)、自学书本。
(五)、提高练习:口算
(六)、发展练习:找规律
(七)、课堂小结。
五、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教材上的教学材料是这样安排的: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2+1/4=
想: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于呆板,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
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第3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第4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1,练习十四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会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出示口算题:
2/4+1/47/9-5/94/8+3/88/10-7/10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指名读题。
提问:怎样列式?为什么?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揭示课题
2、探索计算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试验田,折一折、涂一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出它的1/2、1/4
学生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交流:根据你的操作,说说1/2+1/4的得数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出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成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如果不看图,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提问: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我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这个过程也叫什么?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完成书上的填空。
3、把例1的问题改成:黄瓜的面积比番茄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
评讲。
重点提问:计算时,要先做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提问:除了计算之外,题目还有哪些要求?
2、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3、讲评。
提问: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
指出: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为什么要把1转化成9/9?
你是怎么进行验算的?
4、总结方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验算。
四、完成“练一练”
学生计算,并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交流。
五、诊断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帮助改正。
2/5+1/4=3/9=1/3
1/6-1/24=4/24-1/24=3/24
3/5+3/10=6/10+3/10=9/10
1/6+1/8=1/14
六、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学生各自涂色,并写出得数。
同桌互相检查。
2、做练习十四3、4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其中第4题提醒学
生根据要求的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集体交流。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2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已学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探究方法提供可能,课堂中有效渗透转化的思想。
习题的练习既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第5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习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平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习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习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习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习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习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习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习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习、自式练习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平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习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平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习,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习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习,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习,既对这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习,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