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1-30 22:21:05 投诉 下载本文

历史知识点总结

1、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臵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地区正式归属*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3、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6、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7、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8、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9、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10、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1、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12、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3、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臸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第2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两个后果: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两个后果从根本上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阶级基础:独立工人运动兴起。

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思想。

④主观原因:马克思、恩格斯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

【重点问题突破】英法空想*思想:

(1)代表人物: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

(2)主张:

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傅立叶和欧文都主张建立合作组织。欧文建立的合作组织是“新和谐公社”。

2、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实践,1847年,马、恩与德国流亡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协商,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该同盟写了宣言《*宣言》。

要求知道《*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

(2)《*宣言》的内容:

①《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①《*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星期,对人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6、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0、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13、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4、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15、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6、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地区正式归属*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7、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8、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20、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第4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5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其中,鲜卑族的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二:我国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地的格局。

三: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第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正是归属*政权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第7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皇帝培养忠顺的奴仆。

第8篇: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春秋末年,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朴实,现实感强。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屈原《离骚》。采用楚国方言,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

①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②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②代表:初唐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诗人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的诗是李白以浪漫主义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原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兴起:宋代,民间兴起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③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④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②唐朝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

③宋朝出现供人说话用的话本。

2、明清小说

①原因:一方面_义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新现象,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繁荣提供了丰富素材。

②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③代表: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第9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

(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