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功用的探索及成果: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 (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低效现象现给予一定应对策略: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 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如下),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第2篇: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以上的方法。在教学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也积极的调动全员参与面,努力克服无效参与。最后得到的收获较多。从以上几方面研究、分析、小结,我能感受到小组学习不在是有人发呆、有人纳闷、有人积极、有人大声喧哗的局面。通过研究现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局面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孩子们不在恐惧小组讨论,而是喜欢,并且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孩子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因为他们知道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是老师给予。
四、研究者的思考
自执教以来,我能体会到一节课的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学生的配合,如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如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我也只是再一步一步摸索,就象我所研究的课题也是很多老师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何在此问题上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我想关键还是要找到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积极调动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再思考,并能学会把自己思考的东西与人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我研究的宗旨。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并积累实践中的问题,大胆反思,努力开辟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第3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第4篇: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我英语教学两年来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
1、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线路图,也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深入研究,精心思考,大胆整合教材,广泛查阅占有相关资料,弄清课标要求及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根据学科和课型特点,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基本固定的“格式”,突出“问题设置”环节,使学习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设计好各环节时间,讨论交流次数,展示点评方式,师生互动形式等。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确立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目标及策略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自备。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说课,然后备课组成员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形成个性教案。其一般流程为:提前一周安排自备→现场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说课→组内讨论交流→修改定稿→形成个性化教案。
3、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课前预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也可以在上课前10至15分钟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精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和疑点并做上标记。教师一定要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便于课堂重点解决突破。
(二)课堂活动。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学习目标呈现→情境问题设置→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生生质疑对抗→师生评价点拨→知识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反馈。
“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一要凸显合作学习的“模式”,二要突出“自学、合作、展示”环节,三要体现互动“双边”特点。设计时现各环节的时间分布、策略方法、师生行为、问题预设、难点突破、包括前后环节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均要思考周全,写进“教学设计”中去。
(三)课后复习。
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课后任务也要纳入,主要包括课后整合梳理当堂知识,复习巩固所学旧知,布置预习下节新知。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导引,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师生实施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训练“实”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些适合我们和我们学生的,并努力去实践它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5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总结
我班近期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通过近两个月的实施,总的来说,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分组原因: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总结
。因此,合作在今天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班学生年纪小,质朴可爱,集体荣誉感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基本上能够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一部分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把班内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二、分组方法:
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偏好、中等、差四等,再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性格,进行分配,组成4人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则,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学生准备记作业本,每天下午放学前组长检查组员作业是否记在本子上,然后组长签字,写完作业后家长核对每项作业是否完成,完成后家长签字。
三、小组学习的好处:
1、通过学习小组,提高监管力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2、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资料共享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每做完一道题,就会有组长进行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而且每次都要被老师统计出来,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就得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快,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4、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小组管理。对学生的安全、纪律、卫生、路队、两操、活动等常规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合作评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又荣辱与共,达到生生互助、互察、共同进步的目的。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胆量增大了。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发言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第6篇: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通过近几周的小组合作教学,本人感受很深,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分配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一点心得。
第7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分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就具体情况而定),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纪律组长,以确保组内纪律。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每一大排选一位大组长,不定时抽查大组内组员和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三、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
1、老师给每一小组同一基数(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一对一”小分队中,“小徒弟”有明显进步的,“小老师”加分;“小徒弟”不但没进步还退步的,立即换“小老师”,同时原“小老师”减分。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试中,小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加分,反之减分。
4、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违纪的小组及个人要严格进行加减分以示惩罚。如浑水摸鱼讲闲话的,发现一次-10分;勇于举报的一次+5分。
5、分小组和个人,定期对小组总分进行评比,颁发奖状。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这种评价方式就是可取的。我们可以实行量化积分制,小红旗荣誉制等…
四、反馈制度
1、组长定时向任课老师反馈组员情况。各项负责人(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做好要记录。
2、老师定期检查。老师定时向组员了解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课前抽一定时间预习,由小组长监督整个过程。上课老师检查预习效果。
课内:(1)老师监督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整体讨论、课堂学习情况,和下课对小组的抽查等。(2)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做题情况,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情况,和一帮一辅导情况。
课下:(1)老师抽查小组上课做题情况,来给各小组以督促。(2)对于个别困难同学由小老师帮助辅导,由小组长监督完成,向老师汇报情况,小组互相抽查。
第8篇: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其实是容易的,理顺思路讲课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比较累的是上课一直讲,嗓子累。相反,小组合作学习却是很难备课,因为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知的,老师提前要想很多可能的状况和问题,而真正的上课其实就是在课堂里行使一些简单的职责就可以了。大量准备应该放在备课上。要备好课,就要站在教师的高度、学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还有,集体备课绝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必须要发挥“三个臭皮匠定一个诸葛亮”的力量才行。这样课堂的意外状况就会少,老师上课就更高效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需质疑的,因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批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所以,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还要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学生合作,正象前面一位老师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真正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也绝不能吝啬此法。
同时,正是源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研讨,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小组合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谁也无法给出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是我们坚信:“办法会有的,所有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第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简单说就是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既包括任务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也包括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总之,每个人应该为小组合作都做出贡献。还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必要时请一些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此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比较复杂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模拟,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小组合作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这些策略来源于老师们的思考,也是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种积累,也一定会更好的服务于老师们的课堂。这里大家可以参见专题5的课程说明和拓展资源1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的秘诀”的策略,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更希望大家在培养孩子合作习惯中开发更多的小策略来交流。
第四,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总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的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