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共推荐13篇

时间:2024-04-21 13:55:16 投诉 下载本文

初中数学教案共推荐13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1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当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当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1、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 4 12。5%

球类 8 25%

水上项目 8 25%

力量型项目 9 28。125%

田径 2 6。25%

体操 1 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2、出示课本学生快餐营养成份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

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

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

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

总结: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

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3、做一做,P152,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4、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

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

①步行 20人 40% 144 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②骑自行车 15人 30% 108

③坐公交 10人 20% 72

④其他 5人 10% 36

画图步骤: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

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5、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6、作业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题⑤

2)收集扇形统计图,渠道来自报纸、杂志、上网查询。

3)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用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六大基本理念,更加侧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节课突出生动有趣的特点,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设计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例题采用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画图,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课本的气象资料更具有感染力。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复习单数和双数》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单双数的含义。

2.能熟练区别单双数,并会用标记表示。

3.体验分组活动的乐趣,知道如何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课件;点卡、动物卡、数字卡若干;铅笔、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帮小动物找朋友,知道单双数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到草地上来玩游戏,看看是谁呀?看ppt(小乌龟、小狗、小蜜蜂)

1.看看小乌龟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

2.小狗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小蜜蜂有几只?用数字几表示?

3.他们是双数还是双数呢?你怎么知道?

4.小乌龟请小朋友帮他找找好朋友。(请一幼儿上去拖小乌龟)多出来一只小乌龟了,我们说5只小乌龟是单数。

5.小狗呢?他是单数还是双数?谁来帮他们找朋友?(请一幼儿上去拖小狗)小狗说谢谢你,有没有帮他们都找到朋友?所以6只小狗是双数。

6.小蜜蜂着急了,他也想来找朋友,看看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谁来帮助他们?(请一幼儿上去拖小蜜蜂)现在小蜜蜂2个2个地都找到朋友了吗?像7只小蜜蜂这样的数叫单数。

二、练习巩固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看你认识他们吗?是哪些小动物呢?他们要玩一个“小动物找家”的游戏,你们会帮他们吗?

1.游戏规则:请你们把单数的小动物放进“单数”的家,把双数的小动物送进“双数”的家。

2.请一幼儿操作

3.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检查工具)

4.小点子也想参加游戏,你能不能帮他找到自己的家?(请一幼儿操作、检查)

5.数字宝宝可着急了,他们也想回家。瞧,他们来啦,你愿意帮他们吗?把单数宝宝送到单数宝宝家,把双数宝宝送到双数宝宝家。(请幼儿讲,教师送,然后检查)

四、游戏巩固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卡片宝宝,这些卡片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想来考考我们小朋友的小耳朵、小手能干不能干,你们准备好了吗?

2.师:请你们上来拿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是单数。(幼儿到篓子里拿一张卡片)看看你的卡片上是几?是单数还是双数?

3.师:请你们上来拿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是双数。谁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几?看看你旁边的找朋友拿得对不对?

4.听要求举卡片,然后把卡片送回家休息。

五、作业巩固

1.师:老师在后面还准备了很多游戏:

第一组:上面是点子卡片,用笔把这些点子2个2个地连一连,然后在下面的单双数上做选择。

第二组:这是动物卡片,用笔把这些点子2个2个地连一连,然后在下面的单双数上做选择。

第三组:这是数字卡片,上面有两条数字,但是要求不一样,上面一条数字下面有几个记录框,旁边有几个点子?(1个)是单数还是双数?请你在这一条数字下面的对应框里打勾。下面一条数字是找单数还是找单数?请你来找一找好吗?

2.要求:小朋友每人挂一个夹子,做好一个作业就夹在夹子上带走,每个作业都要去做一做。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对。

3.幼儿作业

4.集体作业:

看,刚才有一个小朋友在这里玩游戏呢,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他做得对不对?(ppt)先干嘛?(找好朋友)说一说是单数还是单数?为什么?在什么后面打钩?

5.相互检查作业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明白极差、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稳定性大小的.

3.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一 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对数据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根据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大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增强数学素养,用数 学的眼光看世界.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极差、方差或标准差的概念,明白极差、方差、标准差是刻画数量离散程度的几个统计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会判断这组数据的稳定性 .

●教学难点

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当我们为加入“WTO”而欣喜若狂的时刻,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某外贸公司要出口 一批规格为75 g的鸡腿.现有2个厂家提供货源.

[生](1)根据20只鸡腿在图中的分布情况,可知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的平均质量分别为75 g.

(2)设甲、乙两厂被抽取的鸡腿的平均质量 甲, 乙,根据给出的数据,得

甲=75+ [ 0-1-1+ 1-2+1+0+2+2-1-1+0+0+1-2+1-2+3+2-3]=75+ ×0=75(g)

乙=75+ [0+3-3+2-1+0-2+4-3+ 0+5-4+1+2-2+3-4+1-2+0]=75+ ×0=75(g)

(3) 从甲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78 g,最小值是72 g,它们相差78-72=6 g;从乙厂抽取的这20只鸡腿质量的最大值是80 g,最小值是71 g,它们相差80-71=9(g).

(4)如果只考虑鸡腿的规格,我认为外贸公司应购买甲厂的鸡腿,因为甲厂鸡腿规格比较稳定,在75 g左右摆动幅度较小.

[师]很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出现上面的情况,平均值一样,这里我们也关心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人们除了关心数据的“平均值”即“平均水平”外,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从上图也能很直观地观察出:甲厂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比乙厂相对于“平均水平” 的偏离程度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几个量.

Ⅱ.讲授新课

[师]在上面几个问题中,你认为哪一个数值是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呢?

[生]我认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反映数据离 散程度的.一个量.

[师]很正确.我们把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 最小数据的差叫极差.而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生](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

丙= [75×2+74×4+73×2+72×3+76×3+77×3+78×2+79]=75.1(g)

极差为:79-72=7(g)

[生]在第(2)问中,我认为可以用丙厂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的和来刻画这20只鸡腿的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

甲厂20只鸡 腿的质量与相应的平均数的差距为:

(75-75)+(74-75)+(74-75)+(76-75)+(73-75)+(76-75)+(75-75)+(77-75)+(77-75)+(74-75)+(74-75)+(75-75)+(75-75)+(76-75)+ (73-75)+(76-75)+(73-75)+(78-75)+(77-75)+(72-75)

=0-1-1+1-2+1+0+2+2-1-1+0 +0+1-2+1-2+3+2-3=0;

丙厂20只鸡腿的质量与相应的平均数的差距为:

(75-75.1)+(75-75.1)+(74- 75.1)+(74-75.1)+(74-75.1)+(74-75.1)+(73-75.1)+(73-75.1)+(72-75.1)+(72-75.1)+(72-75.1)+(76-75.1)+(76-75.1)+(76-75.1)+(77-75.1) +(77-75.1)+(77-75.1)+(78-75.1)+(78-75.1)+(79-75.1)=0

由此可知不能用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和来衡量这组数据 的波动大小.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刻画.

其中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

s2= [(x1- )2+(x2- )2+…+(xn- )2]

其中 是x1,x2,…,xn的平均数,s2是 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生]为什么方差概念中要除以数据个数呢?

[师]是为了消除数据个数的印象.

由此我们知道: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生]极差还比较容易算出.而方差、标准差算起来就麻烦多了.

[师]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其大体步骤是 ;进入统计计算状态,输入数据,按键就可得出标准差.

同学们可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探 索计算标准差的具体操作

计算器一般不具有求方差的功能,可以先求出标准差,再平方即可求出方差.

[生]s甲2= [02+1+1+1+4+1+0+4+4+1+1+1+4+1+4+9+4+9]= ×50= =2.5;

s丙2= [0.12+0.12+1.12×4+2.12×2+3.12×3+0.92×3+1.92×3+2.92×2+3.9]= ×76 .49=3.82.

因为s甲2<s丙2.

所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我认为甲厂的产品更符合要求.

Ⅲ.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 ,我们着重学习:对于一组数据,有时只知道它的平均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的波动大小;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不止一种,最常用的极差、方差、标准差;方差 和标准差既有联系 ,也有区别.

Ⅴ.课后作业

Ⅵ.活动与探究

甲、乙两名学生进行射击练习,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将射击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

(1)请你填上表中乙学生的相关数据;

(2)根据你所学的统计数知识,利用上述某些数据评价甲、乙两人的射击水平.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3+(—5)=

—3+(+5)=

2、-(-2)=-[-(+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计算:

(1)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а比а+2小。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0。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 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以大爱之心,关注学生发展的细节”的办学宗旨、以教育的科学 发展观为核心,以安全工作为重点,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改善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加速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为主要工作,继续发扬苦干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把我校建成安宁市一流名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本学期初中数学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把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并结合学校“电子白板”的学习与实践,树立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力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新理念和策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每一位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措施为,结合每周的评课,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自己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差异,以理论为指导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2、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改革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做到上课、备课不断创新,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与体会,撰写好各种教育教学论文。

3、树立“视质量如生命”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辅导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敢疑好问、评价批判等好习惯的培养,努力为学业水平考试取得好成绩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草根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5. 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研究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及时认真地填好《教研活动记录》《备课组活动记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教研组长要加强得组内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我校学生实际为宗旨,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而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5、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 “中青年教师示范课”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当作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途径,并作为教研组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公开课活动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让他们在习惯于上公开课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提高上公开课的水平。一阶段下来从他们当中选出代表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进行较高层次的锻炼。

6、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试卷命题、批改等工作,由各年级组长负责工作安排,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并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7、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协助学校教研室搞好专题研究活动。在本组内,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主题和中心发言人,主题的确定切忌大而虚,倡导小而实,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中心发言人要做精心的准备,然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配合教导处、教研室做好一切教学科研工作。

协同教导处、教科研室督促本组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各项活动。做积极、上进、好学的教研团队。

四、组内要求

1、精心备课,做到: ①三维目标明确②精心选择例题③作业布置要精选与分层,要有针对性 。认真批阅作业,杜绝无教案进课堂。教研组将和教务处进行推门听课。

2、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学期听课十五节以上,听后有感受、有点评、有交流。

3、把好的教案、课件和其它教学资源放到的“初中数学教研组”文件夹中。完善初中数学教研组的资料管理。

4、加强毕业班教学研究,要研究考题,把握考试方向;加强分层,强化双基,确保合格率;考试分析要以自查为主,落实基础知识点

5、我组教师每人都担任两个班级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仍应注意 思想、业务修养,不断磨练自己:要注意理论学习,多自学,吸收理论,新观点,整理资料,建设个人资料库;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规范教学过程和行为等。

总之,我们教研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 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尽快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

最新范文

个人工作计划(最新9篇)03-28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秀6篇】03-28

服装工作室计划书(优秀9篇)03-28

小学五年级学习计划优秀9篇03-28

初三学习计划最新6篇03-28

幼儿园班班工作计划【优秀6篇】03-28

财务工作计划(优秀9篇)03-28

财务工作计划(优秀3篇)03-28

优秀工作计划【最新4篇】03-28

日常工作计划【最新5篇】03-28

《复习单数和双数》大班数学教案 6

《复习单数和双数》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要求幼儿能迅速区别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幼儿的动手、分辨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挂件一人一个,数字卡片,演示教具,魔术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知识宫,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知识宫去玩。在知识宫,老师要给小朋友好多礼物,但这些礼物一定要小朋友动脑筋才能够得到。第一份礼物需根据自己挂着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找到了,这个图形就作为第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二、复习单数和双数。

1、通过观察,继续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到了座位。(演示教具)大家仔细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他们排队有什么不同。(6条鱼,5只乌龟)

幼儿回答,教师归纳。

2、思考:你们挂着的图形上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3、游戏:抱一抱

(1)规则:教师任一出示1—10中的一个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的动作。(单数——自己抱一抱,双数两个人抱一起)

(2)游戏反复进行,教师不断变化数字,期间问幼儿为何要自己抱住自己或两个人抱在一起的理由。

三、变魔术。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识宫的问题都难不到你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变一个魔术好吗?变出来了呢,就作为第二份礼物送给你们,现在听好老师告诉你们怎么变。

四、开火车游戏,出知识宫。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单双数。我在上课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圈画点数图,发现不同,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总结出比较抽象的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在学习中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加以强化,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然后用动画出示菜园里的各种蔬菜的不同数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比较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很快就熟记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数是双数

在巩固理解单双数时,我设计了观看课件摸宝贝手指游戏。在学习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能够根据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在学习中我没有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与时间让幼儿去主动探索,只是将幼儿围绕我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10以上的单双数的学习。

初中数学教案 7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案设计 8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 的说课 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 属于 一个提高阶段 。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 从知识体系上看 :它有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既是 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 后面 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 的基础 。 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 : 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以及相关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对圆有了一定 的 感性和理性认识 ,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 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 注意力易分散 , 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 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 , 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 我将确定如下的 教学 目标:

(1) 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性质及判定。

(2) 通过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 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3) 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类比 的数学思想 ,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 ) 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 , 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 成功的 喜悦 。

教 学 的重难点 :

重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用数量法刻画 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突破难点的策略: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实践 ,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配合几何画板直观演示 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改理念及学生特点,本节课 主要 采用 “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 根据 维果斯基 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诱导,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活动层层深入 ; 整堂课紧紧围绕 “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展开 ,并充分发挥 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功能辅助教学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3分钟)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 。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海上日出》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直线和圆) , 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 从而引出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 , 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标要求。

(2) 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20分钟)

a、学生动手实验――探究位置关系 得出概念

美国学者说过: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能学会。可见实验法在教学中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思想出发,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卡片,在纸上移动,再现日出的整个过程,并归纳其公共点的个数变化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 你能 由此 归纳出直线和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 你是怎样区分这几种位置关系的?如何用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教师层层设问,让学生思维自然发展,教学有序的进入实质部分。 由于动手操作环节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能够从公共点个数的变化 情况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演示归纳,师生共同 得出 有关概念。教师板书讲解内容并总结: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特别强调 相切中 “只有一个交点”的含义。

b、讲练结合―― 运用 定义法、引出数量法

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学生自然就得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定义法 ,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简单,因此教材上没有相应的练习。于是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练习中 让学生发现用定义法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局限性, 当公共点个数不好判断时又该怎么办呢? 你能类比之前所学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吗? 从而引出用数量关系刻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

c、类比总结――探究第二种判定方法

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类比迁移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较容易想到画图、测量等实验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 , 再利用几何画板 重复演示 得出结论:

①d>r,直线L和⊙O相离;

②d=r,直线L和⊙O相切;

③d<r,直线L和⊙O相交,也就是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 并强调:既是性质也是判定 。

在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定义的形成与给出过程中,在练习中发现定义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对数量法的学习,让学生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验证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更加直接而自然 ,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3)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0分钟)

为 得到及时的反馈情况,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而这个时段的学生 因 疲劳,注意力 易 分散,我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首先设计了 一 道填空题:看谁抢得快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和圆 ,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和圆______, 直线和圆有____个公共点。

这 道 题 同时运用了数量法和定义法的判定 ,解题关键是 要引导学生 找出d与r并进行比较,从中体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 、Rt△ABC中,∠C=90°,AC=3cm,BC= 4cm, 判断以点 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 ⊙ C与AB的位置关系 :

(1)r =2cm ;

(2)r =2、4cm ;

(3)r =3cm 。 (P101习题24、2第2题)

3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当圆C与线段AB相交时,r ;

(2)当圆C与线段AB相切时,r ;

(3)当圆C与线段AB相离时,r ;

解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 找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与联系,再进行求解。通过这两个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变式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加强个别指导。

(4) 课堂小结 构建体系(5分钟)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惑 ?

(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再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位置关系、两种判定方法、三种思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3、2、3)

(5) 作业布置 课后延伸 (2分钟)

必做题:

1、阅读教材100-101

2、P112练习2

选做题:如图,已知∠AOB=β(β为锐角) ,M为OB上一点,且 OM=5cm,以M为圆心、以2.5为半径作圆

(1)⊙M与直线OA的位置关系由 大小决定;

(2)若⊙M与直线OA相切,则β= ;

(3)若⊙M与直线OA相交,则β的取值范围是 。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 吨,今天运出货物 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 吨,记作+ ;运出货物 吨,记作— 。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 , ,—8,12, —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习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四、课堂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作业布置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 ,— , ,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初中数学教案 10

一、检查反馈

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教案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绝大多数教案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设置得当,紧紧围绕新课标,例如:刘兴华、孙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对学科素养的高度关注。教师撰写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反思深刻、务实、有针对性。

2、注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案能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学反思不够认真、不够详细,没能对本堂课的得与失作出记录与小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课后反思还不够重视。

2、个别教师教案过于简单。

作业方面的特点与不足

特点: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教师批改要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3、学生在书写方面有很大进步。从检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有明确的要求。

不足:

1、对于学生书写的工整性,还需加强教育。

2、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稍细心些,发现问题就让学生当时改正,学生也就会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

2、板书课题:5梯形

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

结梯形概念:只有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

【探究性质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证:∠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投影)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

【探究性质二】

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

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

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

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

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三)质疑反思、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

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复习单数和双数》数学教案 12

一、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选自幼儿全面发展课程《数学》中班上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以"看电影区分单号和双号"来引入,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找出10以内单数和双数,不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加深对单双的认识。最后通过游戏来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㈠能区分并说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㈡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实物。

四、活动重点

能区分并说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五、教学过程

㈠预备活动。

1,音乐律动:《火车开了》。

2,设疑引入主题。

㈡探究单数和双数。

1,幼儿观看视频,认识单数和双数。

2,探索单双数。

⑴幼儿摆一摆(1—10的数字)。

观察比较每一个数字,谁是双数,谁是单数,为什么?

⑵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⑶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㈢巩固单双数。

1,游戏—捉迷藏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游戏—抱一抱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出示的是单数,自己抱一抱,如果教师出示的是双数,就和好朋友抱一抱。

㈣结束活动。

幼儿坐着单数火车和双数火车回家。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案设计 13

教学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

两圆相交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且O是AC的中点

∴,∵∠C=90°且BC=8,

∴,

∵⊙O的半径,⊙B的半径,

∴BO=,∴⊙O与⊙B相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