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校文化走廊建设方案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学习生活激情产生的乐土,是形成校园文化底蕴的温床,是培养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是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近期,我们对此召开了会议,进行了初步探讨,查找了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郭晓辉老师,王昭民老师,邹新亮老师,袁俊国老师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和建议,有的形成了设计方案,大家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昨天晚上,我受董主任安排,整理了大家的意见加上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初步形成了基本想法,目前这个想法还不成熟,有的地方可能还很幼稚。所以愿意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一楼:
1、两层大门中间空隙南侧:“原青少年宫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更换新内容。样式可更新。
2、门里北侧墙面:可设置青少年宫值班管理办法或门卫管理制度等。
3、门里南侧展板:形式可保留,内容可调整。
4、大门正对横梁:设置LED显示屏一张,可以与监视器共用一台电脑。
5、大门正对西墙面:设置一幅版面宽大,艺术感染力强,容现代及传统文化于一身艺术作品。做足品味,令人震憾。
6、一至五楼楼梯以手绘艺术为主,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这种表现手法既能充分展现青少年宫独特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示青少年宫特有的人才资源。内容可选择具有传统道德和精神属性的,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亦可选取更为宽泛的“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等具有现代价值取向的思想内容。此部分要做足色调,做成集文字,图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加之深邃文化内涵为一体的艺术阶梯。当人们拾阶而上,感觉越走越有文化,越走越有精神,让它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震憾力。
此部分文字内容可请我县知名书法家邹朝明先生或者是高士惠老师,亦可由袁俊国老师负责。可以说各有春秋。 这里要突出这八个大字,每个楼层两个,可放在各个楼层消火栓附近,其它小字和图画都是用来诠释这两个大字的。
彩绘部分可由郭晓辉等宫内几位老师共同担任。
要想实施的话,要先赢得实验小学认可。当然亦可退而求其次。
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通过*的办法,将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并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上升为法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公正才有保障。
包容需要自信。自信才不会浮躁,才不会计较一时之长短,才能宽容他人,才能心平气和地通过讨论协商求同。包容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
责任与权利相应而生,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公民最后将丧失权利。个人应对家庭负责,对工作承担责任,对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的责任,热爱亲友、热爱城市、热爱祖国。
第2篇:学校文化走廊建设方案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学院不懈的追求。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和谐的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院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一个学院的和谐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和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和谐,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院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目标与要求:
学院地处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济宁市北湖新区,新区南接微山湖,北靠老城区,京杭大运河、洸府河双河环抱,古运河穿城而过,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济宁市科教文化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和生态宜
居新城。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良,社会反响良好。但由于新校区刚完成二期工程,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教学区走廊文化建设尚属空白。因此,我们对本校教学区走廊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想从以下三方面达到和谐共识: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现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凸显各院系部专业特色与学院整体文化的和谐。(人校合一) 具体内容和措施: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力,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好教学区走廊展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展板材质要求 展板为标准5mm厚亚克力板,展板规格:800mm×600mm×5mm,展板数量:520块),所有展板应于5月12日之前安装完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师生,才能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持之以恒的追求,也是我们继承传统、展望未来的强劲推动力。
第3篇:学校社团建设方案
一、活动宗旨:
依据小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工作,促使社团建设,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特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学校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社团种类产生:
1、学校教师*申报创办制度。
2、聘请校外辅导员创办社团。
四、社团分类
社团分一级社团(校级)和二级社团(班级)
五、统筹安排,确定课程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社团活动课程。
2、定活动目标:重点针对校队社团活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
3、定活动时间:社团活动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初步定于周三下午。
4、定活动内容:指导教师要注重校本化的活动内容开发,研究适合本组学生的教学活动内容,初步制定社团活动教学计划。
5、定指导老师:学校每个社团小组设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一名。
6、定活动地点:确保各社团活动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地点。
六、学校社团运营模式
1、校内校外老师一律没有上课费用。
2、社团采用名师带队,系统学习。
3、学生成绩跟辅导教师直接挂钩。
七、具体活动措施:
1、社团要本着学生自愿和教师选拔、推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报名。
2、每次活动时间的师生准时地到达活动地点。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老师督促到1·1班教室进行活动。每次活动开始,指导老师一定要先在社团活动点名册上清点人数再训练,没到的学生要弄清去向并在记录册上写明。
3、各社团教师拟定活动计划,每周备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记录册填写完整过程清楚。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干其它有碍于指导的事,不允许让学生放任自流的*活动。活动时间未到,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
第4篇:学校社团建设方案
一、全册教学理念: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简单的自然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学习用蜡笔水彩画形式,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等方法,进行写生或把观察、记忆、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出来。
3、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4、学习用树叶、树皮、蛋壳等材料拼贴图形。
5、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初步浮雕制作。
6、观赏自然风光,欣赏传统图案和优秀美术作品。
(二)难点:
1、掌握蜡笔水彩画技法,并能在写生和创作中进行运用。
2、掌握适合纹样规律,并能自如运用进行创作。
3、利用各种材料,巧妙构思,掌握拼贴和初步的浮雕技法。
三、教学情况分析:
经上学年的美术教师介绍,该年级段想象能力极为丰富,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该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自己独特见解,该年级段在欣赏上对一些美术家的介绍故事特为感兴趣。但也有不足之处:
1、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能力。
2、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
3、工艺制作上不够认真。
4、出现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悬疏越来越大。
四、措施:
1、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
2、面向全体学生,拉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距离,加强对后进学生美术上的培养。
3、适当渗入“色彩原理”的理论性知识,以加强他们分析观察事物的颜色变化能力。
4、加强对工艺上的技巧能力培养。
五、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讲授新课共27课时,其中机动12课时,考核2课时。
第5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
[内容提要]为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和实施思路以及保障机制,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2、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3、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历史背景: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曾被评为“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初中教育示范校”等市区先进集体,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铸造了“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构建思路
我们讲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的,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为此我们构建的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将着力形成以下特色: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贯彻“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整合学校管理思路、调整管理模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课程开发,以校园文化的视角设计活动项目,激活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
2、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
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以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健康周、校园网、各种专项比赛、演讲、文章、多媒体软件、各种大型活动以及艺术特色校等为平台,显现学校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及其特色成果。着力体现三个方面的教育功能:一是科技文化教育;二是思想行为教育;三是审美情趣教育。形成体现学校办学思路和特色的三大识别系统:一是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思路的思想识别系统;二是校训、校风、制度、行为指导语等行为识别系统;三是校园整体面貌、特色建筑和文化设施等形象识别系统。从而使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思路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绿色生态园”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艺术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花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始至终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校训、校徽;校园内各种提示牌;校园绿化地带;宣传栏、阅报栏、图书架;教学与研究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和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团队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报刊信息宣传栏;座右铭、每周格言等;围墙上的校训“为成功人生奠基”和“公民道德基本要求”20个字等大幅固定标语等。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方案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2、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讲,校园制度文化还包括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指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指学校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如:《后进生转化制度》)、细则(如《班主任、年段长工作绩效考核细则》等)、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还包括各项规划、计划、条例、要求、意见等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这些行为规范和模式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经过学校全体员工的反复讨论一致认同,以体现*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3、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铸造“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
为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书友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体育俱乐部、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音乐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怡心小屋”等。
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男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等);“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特色文化活动的参与方法:尊重师生*选择。根据项目特色,让师生自愿报名挑选,学校作好选择指导,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发展的目的。树立品牌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各项目的名称的取名,择优命名。名称要求既有时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让取名活动也成为一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让师生自己设计项目特色标志,体味项目文化内涵。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6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学校将定期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教育教学开放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校外展示平台,积极组织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种对口比赛展示;资料展示平台,学校将通过资料信息中心对特色活动整体策划,通过录相、光盘、书面材料实物等组成特色系列资料;素质展示平台,通过特色活动,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氛围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网络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网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福州三十七中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五、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
1、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成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负责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校长室为主负责组织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总务处为主组织实施;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以德育处和团委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教师项目由教育工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各项目组设首席指导1名,负责各项目组活动管理、项目活动计划及执行;聘任指导教师若干名。
2、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为了保障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落实到位,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基金”。一方面由学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拨出专项经费,确保基金基数;另一方面,向其它企事单位募捐,扩大基金基数;另外将各种合法回扣全部上交基金。专项经费由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指导委员会统一管理使用。
3、校园活动文化实行课程化、科研化管理。为保障校园活动文化规范化,实行四定,定时定地定计划定人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纳入课程管理,排出校园活动文化课程表,各项目组订出行动计划,项目组首席指导实行全程监控,指导教师积累指导材料,撰写阶段专题报告,以科研的形式来创建校园活动文化特色。
4、注重过程管理,实行跟踪考评。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过程,过程的关键是参与,特别是活动文化,过程就是氛围,参与就是效果,“关注过程,重在参与”是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此,根据活动文化项目特点,定期组织展评活动,对活动情况实行滚动考评,在滚动考评的基础上,对活动成果进行奖励和推荐。
第6篇: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优秀)
一、切实增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自2002年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特别是在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之后,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不断完善、使用效果不断提高,互联网接入率持续增加,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拓展,对我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相比,与教育部的要求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切实增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化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升信息化设施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形成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采取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加快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建共享型的中等职业教育网络。促进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建立以信息化为引领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模式,全面提高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计算机生机比要达到6︰1以上,90%以上的教学场所具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功能;国家改革示范校、省品牌示范校和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示范校”)全部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高性能校园网;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引导建设数字化文库、音视(频)库、课件库、优秀实训案例、改革创新课、数字化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在汽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旅游、交通、现代物流等专业领域建成一批理实一体化的数字化实训场所,50%以上实训场所具有数字化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
三、主要任务
4、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互连互通、相互支撑的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以互联网为依托,建设先进、高效、实用,满足资源共享、仿真实训和多媒体教学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原职教”、“河南终身学习在线”网络服务云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实现学校门户网站设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步开展100所示范性数字化校园评选认定工作。
5、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组织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面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支持系统和面向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为特征,建设满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教学需求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着重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以及名师、名课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以校企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等方式参与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校内共享、校际共享和区域共享。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和远程协作教室建设,基本形成校企信息互动共享、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仿真与实操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重点支持300门左右中等职业教育精品共享课程和仿真实训操作软件建设,开展10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数字化技能教室和仿真实训室的创建评选活动。
6、引导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应用终端建设,开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试点工作,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师、学生、家庭、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教师信息化办公、学习交流终端、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建设,实现处处能工作、随时可学习的目标。
7、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标准,建立、完善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中等职业学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做好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学生学籍、教师电子信息、学生资助、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等关键信息的采集、报送和统计工作,确保完整、准确、及时、高效,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来整体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8、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把提高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学习、应用、交流、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推广一批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各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帮助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并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发、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基础设施管理维护队伍。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体系,将信息化领导力列入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工作能力的考核内容。
9、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制定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在河南省对口升学考试方案中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逐步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测试。
四、保障机制
10、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成立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及咨询指导专家组。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本地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推进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本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和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11、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以*投入、学校自筹、行业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健全信息化工作项目引导机制,统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以项目建设形式带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设立专项经费。引导行业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向中等职业学校捐赠信息化设备、软件等优质资源,提供人员、技术、资金等支持。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合作,探索企业参与、市场介入、多方协同的新模式,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力推进。
12、完善支持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有关方面制定和落实各中等职业学校在网络接入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营造吸引、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合作环境,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省教育厅将对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将其作为学校建设项目立项、经费拨款、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