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4-05-05 08:04:23 投诉 下载本文

质量管理论文精选5篇

第1篇:国际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论文

关于国际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论文

摘要:在“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发展战略背景引领下,国际工程质量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国家和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在质量管理和控制上下足功夫,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期和持续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工程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1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定义

质量管理指的是,首先确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和职责,然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环节,最终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控制指的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技术作业和活动,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

2 质量控制的要点

2.1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无论管理过程还是制造过程,都必须按照程序和规范严格执行,控制好各个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是满足质量要求的保障。

2.2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使所有管理过程和活动始终处于完全受控状态

事先对受控状态做出安排,并在实施中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把波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3质量控制的范围包括管理过程和专业技术作业过程

为了达到国际工程质量要求,我们需要控制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环节,这个环节包括质量管理过程和专业技术作业过程。

2.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一般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关键、重要部位、难控制、影响大等列为质量控制要点,实施重点控制。

3 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及影响因素

国际工程要以满足业主要求为标准,可划分为启动、设计、采购、安装、调试、收尾等不同过程,这些过程之间建立必要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技术保障在不同过程间起到支撑作用,以确保所有过程都能满足EPC合同约定的技术性能和规范标准,进而形成质量保证的有机整体,见图1。

国际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前期的立项决策、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工艺、技术保障、人文环境、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等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重点影响工程质量有“人机料法环”五大关键因素。

3.1人员

指国内公司领导及现场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执行人员的责任心、理论知识、技术水平。所有参与项目的工程管理技术人员、操作和服务人员对工程质量都会产生影响,这些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

3.2机械

现场施工阶段要综合考虑现场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选配施工机械类型。另外,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并加强定期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3.3材料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这些材料质量若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控制材料的质量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公司首个投资带动EPC项目巴基斯坦塔尔燃煤电站项目采用的产品质量控制方式即是“第三方监造及专业工程师互为补充”,极大地提高了材料产品质量。

3.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所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和检测手段等。施工组织设计如果考虑不周则会增加费用、拖延进度,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结合国际工程实际,从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力求达到组织得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快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3.5环境

国际工程现场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和震动噪音等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经常出现前一个分项分部工程是后一个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前一个工序是后一个工序的环境,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此外,应根据项目所在国的气候特点,拟定季节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

4 质量过程控制措施

4.1事前控制

国际工程开工前,首先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制度等做严密审查,特别要对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可以将工程项目潜在的危险源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高标准施工。

4.2事中控制

这是过程控制的关键,有效控制方法是采用“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自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的施工作业自我检验,自我控制、自我把关。

互检:操作人员之间对完成的作业互相检查,是自检的一种复核和确认,起到相互监督作用。

专检:质检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此外,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

4.3事后控制

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通过观察、检测和分析、判断和评价,对质量性能进行评判,合格后交付下道工序,不合格则要通过修补、返工等手段确保性能达到合格。

5 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开工容易收工难”,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和交付业主竣工资料是完成合同承诺的重要一环。

第一,要认真核对EPC合同、各类技术文件和图纸,确保完成工程承包范围内的所有工作量;第二,协调好设备供、补货和土建安装各单位的收尾工作;还要同时做好成品保护,成品保护工作做得好,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保证工程进度;第三,整理收集竣工資料,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最终按期向业主交付使用。在工程质保期内,还要做好质保和回访工作,这样才能算作完成该EPC工程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6 对国际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几点想法

6.1加强宣传国际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宣传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迫切性,来提高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形成人人积极主动关心质量的局面,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6.2加强国际工程质量预控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管理有直接联系,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可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现场施工人员是国际工程施工的直接操作者,应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只有提高这些人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等活动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定期不定期对现场施工活动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6.3加强国际工程质量的过程监控

首先在施工人员的管理上必須以EPC合同为依据,并融入到总包管理中,接受总包的组织和协调;其次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整改通知、技术交底等工作,可通过定期按时填写各种施工表格上报给总包审定;最后在正式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方案的讨论,集思广益并对好的做法给予支持。

6.4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是国际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管理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完工后的效益水平,所以工程现场经理部对施工阶段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6.4.1控制施工成本、加强质量管理

现场施工成本是国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理对实际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节约施工成本。

6.4.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在保证国际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要安排均衡施工,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使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机械设备,采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对设备材料供应进行有效组织、并减少二次搬运频率。

6.4.3优化国际工程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关系

工程现场经理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如何调配好这三者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效益,因而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不仅重视某个“点”和几个“点”的管理,更要注重“面”的管理,做到“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毛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陈志田.质量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5] 邱国林,王志新.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房建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房建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成败优劣,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制定完善、详细并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目标,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和手段,以控制质量为中心,进行全 过程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本文对房建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主要是因为在房建工程中涉及到很多施工环节,这些施工环节离不开对各种施工技术的使用,所以要想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将人才与科技等方面结合在一起,施工技术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对象,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2质量管理

房建工程本身存在投资巨大、工期较长、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房建施工过程中将会面对一系列困难,其工程质量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设备器械、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制度也会对房建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2.建筑房建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混凝土湿度与温度变化、混凝土本身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等,这些都是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混凝土原材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模板变形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这种问题的具体表现是:混凝土硬化期间会将大量水化热释放出来,这样一来内部温度就会不断提升,拉应力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同时在后期降温时,其他部分的约束也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此外,气温的急剧变化也会引起比较大的拉应力,当以上这些拉应力聚集在一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裂缝。

2.2房屋防渗技术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一旦墙体、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以及砌体维护结构之间出现裂缝,极有可能会引起外墙渗漏、门窗渗漏以及饰面块材渗漏等诸多问题,不仅会对房屋的功能发挥与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对建筑物外观产生严重影响,这无疑为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外墙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或者相关防渗漏工艺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2.3房屋的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措施的使用不仅可以对房屋的各项基本功能进行保证,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建筑施工成本,建筑节能问题一直都是建筑领域发展的重点所在,是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筑节能理念的推行不仅有利于能源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同时还能促进建筑行业中对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大力发展,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增长。

3.建筑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分析

3.1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措施

3.1.1施工图纸会审管理

在图纸会审环节应加强对整个项目设计意图以及相关部位细部结构的了解,这时图纸会审中的关键,完成建筑工程建设招标之后,应及时将施工准备做好,组织设计、施工及监理三方展开图纸会审,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进行整体把握,并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及时提出存在于设计图纸中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修改,通过各方之间的协商,对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一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熟悉,查明设计图纸说明、地质勘查资料是否完整,施工图在标高位置、平面布置等方面是否一直,对建筑中电气管道线、工艺管道等设计是否合理等。

3.1.2明确各方的具体责任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对施工现场中出现的相关技术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不仅要充分理解业主的要求和设计意图,同时还要将设计图纸中的.内容准确反映出来,完整的将其转化成为实体建筑。仔细的进行测量和相关数据的测算,并针对各施工工序展开质量控制,在材料进场、半成品拌制等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上述工作都需要施工技术负责人参与和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来说,施工技术交底非常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应该及时展开技术交底,部分特殊工序和隐蔽工程,更应该加强技术交底的管理,针对一些容易出现事故的部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施工技术要求采取积极的质量保障措施。此外,施工单位中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下级进行完整的技术交底,这样一来,整个施工现场中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可以对项目的设计意图和施工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可以按照工期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并交付使用。

3.3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建筑成品材质、施工技术的使用以及后期维护与保养等方面,针对工程中的重要分部工程以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分部,应成立相应的科研攻关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对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难题进行攻坚,更好的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保证。此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技术管理的问题而出现了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不管问题是否严重,都应该对儿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制定,保证谨慎处理,并积极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

3.4工程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

在建筑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全过程的执行。对于一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应对后续工程计划安排和进度进行及时安排,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进行全面掌握,对于设有分包施工的项目,应该将各层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施工工作面之间的配合协调好,最终保证工期目标能够得到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都非常重要,我们要确保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学习掌握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其质量管理措施,使工程安全可靠。该文中研宄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房建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房建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学习之处。

第3篇: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

摘要:该文从城市轨道交通的营运特点,它的质量特性和评价指标,提出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轨道交通 质量特性 评价指标 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简称TQC。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①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即不仅要管理好产品质量,而且要管理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②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即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全体职工都参与质量管理;④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即它在质量分析和控制上都必须以数据为依据,以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为基础,全面综合运用各种质量管理方法,实行组织管理、专业技术、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点。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呢?我们认为应该可以从一般工业企业和其他交通运输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借鉴。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及产品与一般工业企业的区别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一般交通运输业的范畴。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其特殊性可概括为:①交通运输业不生产有形的商品,也不增加社会产品的总量,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状态。具体体现为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即“位移”;②列车和乘客是同时运动的,即“位移”的消费和生产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不象其他工业企业两者是在不同领域内进行的;③地铁或轻轨运营企业只能根据乘客的不同出行目的,科学地组织客流。这也不象其他工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和生产产品;④地铁或轻轨运营企业在向乘客提供“位移”这种产品的同时,还进行其他一系列商业服务活动,具体为售票前、中、后的服务等,即“出行服务”,这也可以理解为工作质量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产品定义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运营企业生产过程的结果,即“位移”;另一方面是乘客出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服务,即“出行服务”。前者反映了运营企业的生产性,后者反映了运营企业的服务性。两者的组合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产品。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产品质,特性及评价指标

2. 1 位移的质黄特性,主要应包括安全、迅速、准确、舒适、便利、经济六个方面。

2.1.1安全是首要质量特性。无论何种运输工具,没有安全的保障,乘客是不会选择其出行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也不例外。因此,安全是运营企业的重中之重。

2. 1. 2迅速是指乘客的送达速度要快,现代化城市要求人们工作和生活快节奏、高效率,必然要求出行的快速化,只有这样,乘客才能缩短出行在途时间,以更多的时间、精力投人到其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2. 1. 3准确是要求运营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准确无误,时间上的准确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保持正常的发车频率和时间间隔。空间上的准确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到站标志明确,不发生误乘的情况。

2. 1. 4舒适是现代化城市人口在日常交通出行中比较重视的基本质量特性。包括车站、车内环境卫生条件、空气质量、视听觉及运行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感受等等。

2. 1. 5便利是指乘客在出行中简便易行,进出站、购检票方便自如。更广泛的涵义还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四通八达,使乘客能够就近换车。同时,为人们转换其他交通工具提供一系列配套设施,如停车场、立体换乘枢纽等等。

2. 1. 6经济是指票价能为城市大众普遍接受,使其乘坐轨道交通的开支占其总收人的比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为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创造条件。

2. 1. 7位移质量特性评价。对位移的质量特性,可设定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由*来调控作出权威判断。运营企业亦可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有用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例如安全可采用事故次数、人次事故;迅速可采用出行时间;准确可采用人次误乘率;舒适可采用拥挤度、清洁度;便利可采用进出站时间、售检票时间;经济可采用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价,与其总收人的百分比等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得出一整套指标评价结果,作为总体了解位移的质量特性。

2. 2出行服务是与位移相辅相成的,其质童特性同样可概括为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和文明性六个方面。

2. 2. 1功能性是指某项服务的作用和发挥的效能。

2. 2. 2经济性是指乘客为得到所需的服务而付出的费用。

2. 2. 3安全性是指保证服务过程中乘客不受到危害、损失的情况。

2.2.4时间性是指在时间上能够满足乘客的要求,具体包括及时、准时和省时等方面。

2. 2. 5舒适性是指在满足了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时间性等质量特性的前提下,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

2. 2. 6文明性是指乘客在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求的程度,是服务质量的一个显著质量特性。它是使乘客满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主要指服务要礼貌周到、真诚热情等等。

2. 2. 7出行服务质量特性评价。对于出行服务的质量特性,也可设定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由*来调控作出权威性评价。运营企业自己亦可利用统计调查表了解具体情况。首先,设计出服务质量的统计调查表,表中可列出相应的服务质量指标与标准。然后,随机地发给乘客进行填写。经过抽样调查,将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以计算出乘客满意程度。例如:乘客满意度二(满意和较满意人数/总人数)x 100%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全过程质量管理探讨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部过程调查与研究、分析与处理、完善与改进,以控制每个环节,每项活动中影响过程质量的一切技术、人员和管理方面的因素,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本身的特点,其产品,即“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产生、形成与实现的全过程与一般工业企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3. 1乘客出行市场调查和客流量预浏

在此阶段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调查、预侧客流量大小,满足现有乘客的需求;另一是要调查、预测乘客未来出行的质量需求,为下一阶段的路网、车站及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3. 2路网规划与系统设计

在市场调查阶段有了对客流量大小和未来出行的质量要求的准确分析与预测,还必须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路网的结构、车站和换乘枢纽的分布,才能为出行服务的质量保证打好基础。同时,还必须完善质量责任制,采取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保证满足乘客对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要求。

3. 3运营技术准备

建立和健全列车运行图及站、场技术作业程序等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做好运营前技术准备工作。

3. 4运前服务工作

运营信息的及时发布,广告宣传,业务咨询等等。运前服务工作对位移和出行服务质量的形成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3. 5运管过程

运营过程,即乘客位移与消费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同步进行的。

其流程为购票→检票→进站→候车→上车→运行消费→下车→出站。

为保证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量,必须重视上述每个环节、每项作业、每次活动的过程质量的研究与分析,特别是人员、设备和作业过程、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控制和检查。

3. 6运后服务

它是一种延伸性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为出行中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信息反馈,事故处理,确保乘客满意;另一方面也为运营企业了解乘客的出行需求,运营企业的质t管理工作的成效开设一个信息窗口。

3. 7运曹辅助过程

它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蓦本过程服务的各项辅助过程,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位移和出行服务的质t产生相应的形响。例如:列车、线路、站场及控制系统的维修与保养,通讯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职工的教育与培训及其他后勤保体工作等等。

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保证位移和出行服务这一产品质量,更要保证产品质量形成的以上七项过程的工作质量,使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构成螺旋式上升过程,最终使乘客满意。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规定它们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并建立统一协调这些活动的组织机构,使企业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有机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依据自己的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法律化的管理是该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前提。即要求每个部门、岗位、员工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规定的职能和作业程序开展自己的工作。另外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企业要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改进、调整与完善,以确保该体系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完全有效运行的体系。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具有一般的市场经营特点,存在同城市中其他公共交通企业和私人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的竞争。在一般情况下,乘客只是直观地对位移和出行服务提出自己的质量要求,根据他们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否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市场经营是非完全的市场经营,被认为是一种市场经营和*间协议经营之间的混合经营。*有必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将其作为公平的第三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审或认证。运营企业自己也应对该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促进运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所以,质t保证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深人发展的必然产物。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骨干,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是既竟争又协作的关系。为大量吸引客流,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向乘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位移和出行服务,需要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和与其他方式协作的能力。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第4篇: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论文

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软件技术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但同时我国软件技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软件质量管理,不断完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软件快速交付。文章研究表明,通过软件质量管理,不仅可以促进软件开发,还可以确保软件质量。

关键词:软件;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0引言

在软件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软件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在当前的很多软件开发企业中,软件质量管理问题开始成了关注的焦点。

1软件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需求模糊问题

结合软件工程来说的话,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包括多个过程:第一是系统需求研究过程;第二是系统设计过程;第三是系统实现过程。但对于软件系统需求来说,往往描述不够完善,相应的软件需求调研以及研究也不够深入,没有加强对软件质量需求的管理,这样不仅会使得研发以及测试设计工作落实不到位,还会明显提升沟通成本,导致产品实现与用户需求不一致[1]。

1.2立项管理不到位问题

大量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立项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的产生,赋予软件项目开发深刻的意义。(1)软件项目开展。不加强深入的立项调查,以及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落实好立项评审,则可能会导致产品需求获取不到位,软件开发产品规划出现很多问题,无法保证软件研发工作的有效开展,致使项目研发功能明显减弱,不但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阻碍新产品的正常发布[2]。(2)软件项目。如果没有加强立项管理,可能会导致成员行为涣散问题的出现。工作人员只顾自己,不顾团队利益,无法全面了解项目产品的实际开发要求与背景,也不能从根本上明确项目开发的最终目标,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软件开发需求,最终使得软件开发计划无法按期实施以及软件开发费用超支等问题出现。

1.3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尚待完善

针对我国很多软件开发企业来说,往往都处于“软件质量管理”实施的最初阶段,甚至是试行阶段,很多科研制作部门对应的标准化软件质量管理体系还都不完善,甚至有一些科研部门对应的软件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形成[3]。另外,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软件质量管理的专有部门,但相应的体系文件却还不完善,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来完善。在软件开发项目研制部门质量管理普通较低的情况下,软件开发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低下,也会影响软件产品的最终质量。

2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分析

2.1加强需求工程有效管理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当中,如果相应需求模糊,会出现需求随意变更的现象,导致时间被白白浪费。对于该问题来说,必须针对相关需求活动,加强统一化的需求管理。要在落实好软件需求开发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需求管理,这样不但能够限制需求变更的实际次数,还能促进工程师对质量管理需求的深入理解。总之,软件需求开发与软件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同等重要,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2.2加强软件测试流程有效管理

在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必须不断优化软件测试流程,加强对软件测试流程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1)软件测试相关部门人员,必须加强需求知识学习,开展深入的需求探讨。(2)对有疑虑的需求者,研发设计工作者要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解答。对于研发设计工作者也不能有效解答的问题,要让他们联系用户来有效解答。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软件系统的作用以及性能,专门的测试工程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软件测试测用例,具体要结合两大方面的内容来设计:第一,针对测试工程师来说,必须结合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编写测试用例;第二,针对测试工程师来说,要在结合实际用户反馈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分析汇总工作[4]。要大力引入和合理应用QC功能测试设备以及工具,加强对软件以及实际操作系统兼容性能的合理性测试,才能充分发挥软件测试工具使用的功能与作用,落实好软件兼容性测试工作。此外,要加强*软件测试,适当补充软件测试用例,了解软件测试用例没有涉及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要采取定期研究和分析的方法,明确缺陷库里面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问题成因,进而利用测试用例来解决问题[5]。

2.3加强项目进度质量有效管理

要保证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完成,首先必须保证软件项目质量足够好。在软件项目开始实施之前,必须保证项目开发计划足够科学、合理。如果软件开发项目计划设计人员相关工作经验足够丰富、设计能力足够强,往往可以有效保证软件开发计划的合理性与完善性,有效预见软件开发计划当中的问题,消除相关阻碍和影响因素。在软件开发项目计划设计的开始,相关人应及时组织软件质量管理人员,开展软件项目计划讨论会与评审会,并请相关技术专家、真实用户等,针对软件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探讨,分享个人意见和看法,由专门的记录人员总结相关意见,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质量记录,再以书面或者文档的.形式传送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意见修改整合,确保软件项目计划的完善性。

2.4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软件开发和质量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核心主体。因此,要想有效保证软件质量管理有效性,必须保证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足够高。让员工全面地了解企业,正确理解自身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并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对工作内容很熟悉,也可能没有深入理解企业经营战略以及相应的发展规划。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幅度比较大,企业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内部战略和规划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方法。对于软件质量管理人员来说,不但要主动参与到企业发展规划设计工作中,还必须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各个部门。通常来说,企业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例会,介绍企业近期情况和之后的发展规划。在掌握全体例会内容的基础上,各个部门负责人员应当再次开展部门会议,根据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后期工作规划调整工作,使得每位员工都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进行自身科学合理的工作调整与规划。软件质量管理者还必须基于企业内部软件质量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出可以有效解决软件质量问题的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开发成本管理不到位、软件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管理不到位,如:软件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随意性较强。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完善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据,加强软件开发的全过程监控[6]。

参考文献

[1]翁婕,丁铁,乔扬,等.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J].电子制作,2015(6):98-99.

[2]周波,钟小咪.铁路运输行业的供应商软件质量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6(5):750.

[3]张沐辰.基于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团队建设[J].科教导刊,2014(16):45,55.

[4]方俊钗.数字超声检测仪软件的质量管理和软件测试[J].科技风,2014(13):238.

[5]李婷,朱接文.计算机信息化的影响及其软件质量管理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12):110-111.

[6]叶国伟.基于CMMI软件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7):43.

第5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1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不够科学

1.1.1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经费保障,为确保质量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基础。缺乏与日常质量考核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只做到了有惩无奖,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内审员和质量监督员均由监测人员兼职承担,开展日常监督工作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本身的工作量并没因此减少,又缺乏一定的奖励机制,使得质量监督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

1.1.2质量管理*相对封闭,对新的监测技术和新的质量管理理念接触面比较窄,质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与发达地区优质实验室进行深度学习交流先进管理经验的机会,质量管理工作一成不变的沿用以前的模式,质量管理创新突破不大。

1.1.3质量管理工作更多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监测科室源头严控不够。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内分析工作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保证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环节,这些方面的质量保证必须依赖监测人员来实现。

1.2随着新老技术人员不断的更替,出现人员断层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年龄断层和技术知识断层两个方面。同时由于如今监测任务加重,科室人员缺乏,疲于应付日常监测工作,对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和科室内技术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技术人员的监测业务能力跟不上现今环境监测发展的要求。

2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对策来强化我站的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意识

2.1.1环境监测过程中,应该由上而下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要提高监测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各科室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各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提高监测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人人参与,各科室应从内部基础工作抓起,从源头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

2.1.2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贯学习,让监测人员了解环境监测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明确监测数据是为环境管理、科学执法提供重要依据的根本前提,树立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意识。

2.1.3要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了解质量管理运行模式,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

2.2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2.2.1要强化监测质量管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外部审核、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途径,及时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体系进行修订,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2.2.2各管理层次都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内容,可分为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每一层次都应有自己的重点管理内容。上层管理主要为领导班子,侧重于战略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各科室、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年度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管理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中层管理主要为各科室正副主任和质量管理科室,负责实施领导层的战略决策。其中质量管理科室主要负责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深入实验室监督检查质量管理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各科室正副主任主要负责室内的各项工作质量按照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计划要求开展。基层管理指三级审核人员及质量监督员应对科室内的监测质量起技术指导和监督作用,督促监测人员严格遵守监测分析的各项技术规范,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定期在室内进行专业技术及质量保证知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学习氛围

针对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应根据技术人员层次结构制定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方案,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采取不同方向和方式的针对性培训。

2.3.1对新进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首先应对有关专业知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开展学习,在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由室内指定的技术骨干对其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测定分析的培训,现场监测部分应将新进人员带至现场进行学习,使其监测业务水平和工作实践经验能尽快适应监测工作需要,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

2.3.2中级监测人员担负着重要的监测任务,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培训方向是提高他们在解决监测分析工作中疑难问题的本领、加深本岗位的专业理论水平,培养总结工作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对于开展科研的要给予经费和时间上的`保证,多参加一些省内外监测技术的学术交流会。

2.3.3高级技术人员和业务组织领导者是业务技术工作的带头人,承担着组织和带领中、初级人员开展监测、科研工作的重任,其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直接关系到监测工作水平和发展。高级技术人员要注意监测技术知识的更新,掌握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动态,吸收可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为自己服务。除了上述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以外,还应给技术人员提供到发达城市学习专业知识、质量管理新理念的平台。

2.4建立灵活的奖惩机制

在环境监测面临的新形势下,监测工作担负的任务起来越重,队伍建设的要求起来越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灵活的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当前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的问题,进一步形成竞争、择优的环境和氛围。这既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变化,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带着监测工作全局、着眼于队伍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把监测的质量管理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坚守质量灵魂,树立质大于量的观念,对原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来提高监测质量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