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推荐9篇

时间:2024-05-05 08:03:59 投诉 下载本文

质量管理论文推荐9篇

第1篇: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

摘要: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输企业全体职工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运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科学方法和思想教育,建立起运输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运输、优质服务,全面地满足旅客、货主需求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1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质量管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推广到运输工作中,、对提高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素质,加强基础工作,搞好安全运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全面思量管理的核心是搞好运输服务,形成完善的运输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和提高运输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基本点是以旅客、货主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依据,以旅客、货主满意为标准,以交通运输的专业技术和各种适用的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全体人员参加为保证,以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运输的实际效果为最终评价。总之,要千方百计地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体系。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对狭义质量的管理变为对广义质量的管理,从对直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变为对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从少数专职人员进行的质量管理变为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从单一的质量检验方法变为综合性的、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

2.1是全面质量的管理。什么是“全面质量”?全面是相对片面而言的。过去,人们把工业产品质量理解为产品性能的高低;把运输质量仅理解为旅客安全或货差、货损的多少,这是比较片面的质量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观念。如运输全面质量管理,就不仅要对旅客、货主的需求质量即运输质量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保证运输质量的`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运输的安全质量特性进行管理,而且要对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方面的质量特性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全体职工做好对人的管理,总之,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就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而言,应当努力达到下述要求:一是要构成运输质量的所有特性即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文明一项不缺地管起来使之都达到用户满意的水平。二是要把每一个质量特性都与其它特性联系起来,以安全为首要特性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能适应多层次、多形态的运输需求。拥有多层次、多项目的运输服务。

2.2是全过程的管理。运输生产全过程是指整个运输企业的全部运输服务过程,包括企业运输生产的组织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简言之,就是运输前、运输中、运输后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相辅相成,互相联系,都应进行质量管理。运输过程具有许多生产设备如组织市场调查,提供技术状况完好灼运输工具,组织燃料、材料供应,报单、组货理论组织售票、落实货物装卸及车、船运行,营收运算等等,这些生产环节按照一定的流程既组成了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又是运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2.3是全员的管理。所谓全员管理,就是全体职工参加的管理。其依据是企业中任何—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质量。要做到对运输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有效管理,要做到对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和文明性等各方面质量特性和各种影响因素的管理,要做好对运输前.运输中和运施后三个阶段的管理,首先要求对直接为旅客、货主服务的驾驶员、乘务员、船员、港站等现场作业人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自觉搞好运的服务工作。因为他们是运输生产的“前方”,是起关键作用的。但是如果没有“后方”,没有其它方面的工作做保障运输生产和服务工作也不可能搞好。因此必须按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上至经理、书记,下至驾驶员、船员、乘务员、炊事员、勤杂工,人人做好本职工作,个个关心运输质量,全体参加质量管理。只有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和企业其他各方面人员都为实现质量目标共同努力,才能为旅客、货主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同时每个职工都要遵守和执行一切有关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由企业领导和专职人员做的事变为由全体职工共同做的事,这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

2.4是综合运用多种多样方法的管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运输质量提出了越来超高的要求,影响运输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其复杂性表现在:既有钱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组织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甄别不同的影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加以综合治理。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使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方法,还要使用适合综合管理的许多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先进的投测手段、计算机和其它的科学方法等。总之,只要是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用,对提高运输质量有利,无论是统计方法还是调查研究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各种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法,甚至我们自己创造的经验,都可以综合运用,使之为运输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服务。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交通管理比较,它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或基本观点。

3.1为用户服务的观点。把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是运输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为用户服务是企业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而企业的生产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用户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交通运输企业为用户服务,就是为旅客和货主服务。要树立这个观点,就要摆正企业与用户的关系,端正企业的经营方向,使运输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还应当贯彻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以及各个作业流程之间去,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和各项作业都经得起下一工作和下一作业的检查,做到上下满意,互相促进。一切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3.2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观点。任何质量问题,都表现了一定的数量关系。要搞好质量,离开了数据,就不能说明运输质量的优劣,也不能说明某项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处于控制状况还是失控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据说话,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尽可能把质量要求数据化;二是尽可能把一切质量事实数据化,质量管理是依据事实的管理,依据数据的管理。

3.3预防损为主不断进取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了传统质量管理的标志之一。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质量检查”“、事后把关”“、事后处理”转到“顶防”“、管控”,从“管结果”转到“管因素”上来。预防为主的观点,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第—,好的运输质量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而是运输职工在各个环节、各种作业中干出来的,因此质量工作应当坚持以预防、预控为主;第二,对于影响质量的异常因素,人们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因此,质量管理要对异常因素进行预测预控,避免“放马后炮”;第三,单纯依靠检查手段,不能保证质量稳定可靠,因此要坚持“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的方针,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以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士.质量管理体系在交通运输保障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2011.

[2]杜宏川.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09(2).交通运输全面质量管理探究

第2篇: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和实施前相比较高,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护理管理;运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完善,人们对临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满意的疾病治疗效果,还要求获得舒适、安全的临床护理。这就需要医院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技能,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1]。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护理管理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接收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段20~65岁,平均(42.1±2.1)岁。本调查过程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调查问卷、医师护理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

1.2方法。对我院护理管理程度进行随机调查,分析全面质量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

1.3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若P<0.05,则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临床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各项服务满意率均明显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满意率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评定。调查结果显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医师、护士的服务满意率均提高,和未实施前相比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一般来说,医院护理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紧密相连,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加强护理管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以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整体效果。近年来,我院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用于护理管理过程中,取得显著性效果[2]。结果显示,经由此管理模式的实施,无论是患者对临床服务项目满意率,还是对医护人员服务满意率均高于未实施前,存在差异(P<0.05)。故而,笔者认为,可从这样几点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①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要想提高临床服务质量,首先需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需要医院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观念,可从这样几点进行:

第一,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参与县、市等管理方法的学习,然后对医院护士进行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第二,科室护士长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均充分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临床重要性。若条件允许还可邀请专家进院指导,加深管理服务了解度;

②落实考核标准。护理部门需按照临床所制定相关准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服务,使每位医护人员均了解该考核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底,这样不但可帮助医护人员更新质量管理观念,还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3];

③简化护理操作记录。为确保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落实到底,增强整体护理安全性。医院护理管理部门需征求广大医护人员意见,从而简化护理服务操作记录。如:日常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时,所记录的相关操作可统一采用数字、符号记录。这种方法不但可缩短记录时间,还可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同时,护理管理部门还需联合各个科室,针对患者疾病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将其放于病房内部,便于患者及其家属观看、学习,进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④实施弹性排班模式。随着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排班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致使诸多问题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部门需根据患者数量更改排班模式,可实施弹性排班模式,以确保短时间内处理紧急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⑤完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来说,需各个科室的积极配合、共同合作,所以,医院需按时举行部门协调会,让各个科室共同探讨护理服务中存在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亦或者根据自身医院特点,创建一种属于自己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4-5]。综上,临床将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用于护理管理中作用突出,通过对患者个性化措施的实施,可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该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但可为护理人员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还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效果;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舒缓临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范青梅.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2):278-279.

[2]秦灵敏.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461-1462.

[3]郭金玲.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9(21):114-116.

[4]马智文.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9(27):224-226.

[5]丰秀琴,荆卫红,黄媛霞.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7(86):552-553.

第3篇:博士后质量管理评价及后效作用论文

博士后质量管理评价及后效作用论文

摘要: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评价是博士后管理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建立适合国情的博士后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机制,能够提高博士后培养的质量。按照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博士后质量目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进站质量评价、在站质量评价、出站质量评价过程控制及数据分析,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使博士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质量管理;博士后;评价;后效作用

博士后培养制度是借鉴国外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立的一项人才培养制度,是我国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我国的博士后事业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创新型科研人才,为推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士后管理工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适应博士后事业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创立管理机制、创造管理氛围,激发博士后人才的创造活力和热情,促进博士后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博士后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博士后的进站选拔、在站出站质量、科研管理和出站后效将成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因此,建立建全符合学术规范的科学高效管理机制及评价方式将成为当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核心。

一、博士后质量管理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方面、多样性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以满足需求对象的不同品味和需要。此外,还要满足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对高等教育科技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要。中国博士后确立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层次的人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坚持博士后培养的质量建设是博士后各项工作的关键点、生命线,特别是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抓博士后培养质量尤为重要。博士后教育质量方针是博士后管理服务的发展宗旨和方向,是建立和实施博士后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原则,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力[2]。从事博士后质量管理活动,要明确组织目标,准确定位,提出质量方针,展现特色,使管理者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断理解质量方针,增强质量意识,并使质量方针能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博士后教育质量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十分明确的质量评价指标来衡量和控制,不能完全照搬博士生的教育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博士后教育质量,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博士后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控制机制,通过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后效作用评估,使质量成为保障博士后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思想就是要控制博士后培养中所有过程的质量,从而保证博士后培养的质量。对于高校,博士后培养是所有博士后教育服务活动的核心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所要关注的管理对象[3]。从培养的角度来看,管理质量取决于博士后导师能否向博士后提供合理的导向、知识、信息、技能和手段掌握科学发展方向;通过恰当的培养管理机制推动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通过优质的教育培养方案发现的素质和潜能,从而使博士后在科学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技能,迅速成长为具有交叉融合、高层次的创新人才[4]。这些都是博士后培养质量管理中提供的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应该进行监控、管理和评价的过程。在博士后质量管理体系中,博士后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制定培养方针质量目标、进行过程策划、实施管理评审等;博士后资源管理包括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项目资源和工作环境等;博士后管理实现包括制定培养方案、策划阶段考核实施、研究设计开发过程、提供项目服务等;博士后管理监控、分析和改进包括实施过程监控、内部审核、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管理持续改进等。

三、博士后质量目标评价体系

目前,博士后培养在高校性质、培养目标、管理*、专业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博士后培养质量目标的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博士后质量目标评价体系属于综合评价类型,是由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指标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存在一个既定的、永恒的质量评价标准[5]。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围绕预定的目标,以预期的目标为导向,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以合理的数据为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质量目标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绩效,并又能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差距,促进博士后管理工作良性发展[6]。总体上来说,博士后质量管理目标评价主要有以下的作用:1.科学的评价将有效地促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2.客观的评价将为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提供事实依据;3.公正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4.合理的评价可以为不同学科、不同区域博士后培养质量提出比较的策略。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稳定与发展相结合原则[7]。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进站质量评价、在站质量评价、出站质量评价。

(一)进站质量评价

作为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博士后制度,是通过设置独立研究能力的职位,选拔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博士后进一步从事科研工作,把博士后进站与立足科学创新研究结台起来作为选拔的原则。将博士后进站与推进学科创新、优化师资队伍结合起来,做好进站人员选拔工作,才能为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打下基础[8]。为保证选拔工作的制度化建设,需制定出符合学术规范的遴选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专业的特点,对博士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将博士论文水平、论文发表、科研能力等列为“出站评估指标体系”二级评价指标,博士后进站选拔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在站质量评价

博士后进站后由流动站管理办公室组织中期考核,听取博士后研究工作进展汇报,对博士后的科研能力、学术道德、业务能力、获取成效等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在站评价,可以检验博士后进站后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检验博士后的科研潜力和水平,检验培养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并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在科研经费和岗位津贴上予以倾斜;对考核不佳的人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博士后在站过程质量管理,能够加强对博士后和项目进行宏观过程调控,并对项目、经费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三)出站质量评价

经过博士后工作站的研究实践,博士后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多发生了变化,博士后期满出站考核要根据进站协议规定的内容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经济效益、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做出书面评价[9]。将科研项目申请完成情况、论文发表、科研能力等列为“出站评估指标体系”二级评价指标。

四、博士后质量管理监控

为保障博士后管理工作质量与成效,遵循质量管理系统和基本原理,构建以“目标合理、体系完整、阶段控制、实时响应、反馈提升、持续改进”为特征的基于PDCA循环的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监控与保障体系[10]。以全面质量管理原理的科学程序构建PDCA循环,如图2所示。针对博士后过程质量管理,PDCA循环是将其过程抽象为规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任务和目标,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通过这样一个持续的循环,使过程的目标成效持续改进,从而形成闭环管理。其特点是: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2.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是阶梯式循环上升。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博士后质量管理可以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不断改进。博士后质量管理具体监控过程如下:1.规划———学校成立博士后管理领导小组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挂靠人事处),加强博士后建设的统筹规划,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并建立质量目标评价体系,如博士后进站、在站、出站考核评价等;2.执行———学校、学院实施二级管理,各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均有建设计划,各博士后流动站按建设计划实施;3.检查———学校、学院成立博士后领导小组,设立专家组与督导组,对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并及时反馈结果;4.处理———根据反馈的质量监控检查信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促进过程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五、博士后后效作用

博士后制度为博士生提供一个研究的科研平台及人才的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博士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事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博士后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科研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自主创新和学科建设,有利于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11]。特别是在高校,还补充了高水平师资,促进了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一直以来,对博士后质量进行评价,总体结论是肯定的。但从后效分析来看,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以我校为例,我们从博士与博士后两个阶段对比了论文发表数量、质量和项目申请三个方面,总的来看博士阶段发表的文章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博士后阶段却持平或有下降趋势,相应地人均发表文章的走势与文章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论文质量方面,博士后阶段略强于博士阶段,但没有明显差距,其中,博士后阶段论文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博士阶段。在项目申请方面,博士阶段以参与项目为主申请项目为辅,博士后阶段独立申请项目明显高于博士阶段呈上升趋势[12]。综上所述,博士后阶段的科研能力与博士阶段相比没有明显提高,但在协同创新、社会效益等方面作用有提升。

六、结束语

博士后过程的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是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一部分。为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需要建立符合学术规范、健全科学高效管理机制及评价方式,是博士后管理部门提高管理层次和水平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金家新.多元目标下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3:22-26.

[2]王艳辉.加强博士后管理的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176-178.

[3]蒋微.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过程管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5.

[4]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趋势及我国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8,8:21-24.

[5]苗季,等.高校博士后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212-214.

[6]曾标,郭泽.工作站博士后出站如何量化考核[J].人力资源管理,2012,12:55-57.

[7]王文渊.高校博士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4,3:7-8.

[8]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政策分析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6.

[9]王可俐.建立科学客观的博士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6):71-73.

[10]李飞,等.两化融合视角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131-135.

[11]邓芳,等.博士后培养质量调查与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854-858.

[12]尹永纯.新时期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人才,2009,3:17-19.

第4篇:护理管理论文范文大全(推荐

【论文关键词】 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 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 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 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 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范文

法学论文优秀4篇04-02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7篇】04-02

硕士论文写作及【最新3篇】04-02

护理毕业设计论文(精选8篇)04-02

大学本科论文范例【最新4篇】04-02

语言文字论文范例【最新5篇】04-02

管理专业论文最新8篇04-02

班主任教育经验论文(3篇)04-02

人力资源方面的论文【优秀10篇】04-02

语文论文【优秀6篇】04-02

第5篇:护理管理论文范文大全(推荐

护理是一门讲究应用的学科,比较注重实践应用,其中临床护理是护理教学当中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学是实习护士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一直是医护人员较为重视的问题临,对于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护理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作用。然而,当前护理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首先,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高职院校带教老师通常是用富有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管理和理论水平欠佳,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管理效果,很难适应新时期高职护理教学管理要求。其次,原有高职护理教学管理实习护士分配过程不是十分恰当,通常只是简单按照实习护士所学专业分配到不同科室,没有进行针对分配,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对实习护士实习针对性培养,使得实习效果欠佳。最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缺陷,每个带教老师在面对问题时会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选择不同则重点,导致实习生学习过程受到影响,很难全面了解和学习。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遵循护理学科发展大潮流,总结以往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变革创新,构建了一套规范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护理实习教学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实践当中注重岗前培训等工作。

2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教学阶段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完善其管理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与医院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理论培养优势和医院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从而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构建护理部、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科室的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人员上构成以护理部主任、教学助理员、实习督导专家、科室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教员等多级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实纲和手册等相关管理文件,努力实现护理教学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3高职护理教学管理之实习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临床实习时,对新鲜事务好奇心高、积极性高等特点,合理安排岗前培训,将医院基本信息、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工作技巧、相关礼仪、法律知识等让学生在上岗之前熟悉自己岗位信息,更好地适应实习工作。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解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临床实习,正确面对护理学科发展趋势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过渡。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和科室特点,针对性进行人文知识教学,合理安排护理实习生进行大班教学,重点讲解一些典型病例、个案等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和集中讲评等诸多方式,拓展学生眼界,为护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在实习过程当中根据专科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如门诊部可以将服务意识、分诊方法等作为专科特色,引导实习生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培养等工作。如急诊科课根据急诊收治多样化、病情多样化等特点,积极组织场景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当救治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关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护理等工作。

4结束语

第6篇: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在致力于深降成本来提高效益。尤其近两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寻找降低成本新突破口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了。

【关键词】质量成本 无形成本对象 软失误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虽然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通过降低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如:物品采购价格、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是没有卓越的“质量”保证,就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而这种“质量”汇集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信息沟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例如:指令下达错误、信息沟通不畅、工作交接不当、服务质量不好等等而导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在制造行业,都存在着由于不符合性能标准而发生的操作,例如:加工现场的加工废品和返工等。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被我们轻视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只有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潜能,才能获取新的增长空间。所以必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质量成本呢?质量成本就是与产品(或服务)合格或不合格相关联的成本。其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二是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三是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在致力于深降成本来提高效益。尤其近两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寻找降低成本新突破口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了。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

有资料显示,在2001年,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2001财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由此可见,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

二、质量成本的本质

1.质量成本是企业的无形成本对象。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不仅产生了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而且也培育了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水平、效率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市场网络和增值作业水平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谓的有形和无形成本对象。

2.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质量成本是由于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而投入改善的资源消耗。因此,它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所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都是非增值作业。这些非增值作业是不可能消灭的,而只能不断地减少和提高其效率水平。

三、质量成本控制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质量管理是过程,目的是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企业内部仅采用增加内部相关设备或增加人力或只重点改善容易看得见的现象等方法是不能解决长期问题的,并且由此增加的成本有可能损害企业潜在的利润。而忽视了软失误(如产生和处理质量问题人员的工资、管理不良仓品的所有支出等),损失将会更大。具体如下:

1.如果缺陷产品是由顾客发现的,那么成本就最高(给客户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客户的宣传效应会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广告更为有效)。

2.如果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少,但损失往往无法挽回,还是通过公司内部补救。

3.如果企业自身建立预防措施并对问题持续改进,那么缺陷所造成的经营成本就能够最小化。

客观地讲,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为了防止随时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必须积极地改进企业的质量和成本环境,全方位的以新视角审视现有的工作质量并加以改善和管理。在企业中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建立质量成本体系,将对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质量成本是一种不易被“看见”的成本,但是质量成本通常可由客户对企业的投诉或赔偿、报废返工处理、售后维修或其他有形的成本数值化和量化,通过分析汇总出来的数值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软失误造成损失到底有多少。所以我们让每一个制造软失误的人能够引起注意,制定对策和改善措施,还是能够对软失误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

例如,某一国内著名企业集团,自其成立30余年来,尽管集团在全国取得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大奖,但集团内仍存在着影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管理障碍,例如集团下属各企业的采购部门一直没有较好地改善原有的工作失误,要么采购件订货滞后;要么采购件入厂时发现采购错误;要么对于物资入厂的日期变更不进行跟踪和反馈……

可以说,这么多年,为了应对采购失误,该集团内部采取了要求生产制造部门定期主动向采购人员提交物资入厂需求申请,而采购计划管理人员也淡化了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而是依赖于生产制造部门的物资入场需求申请,这样就导致物资供应总是很被动,生产等待物资。但采购人员并不认为他们的这些失误对公司造成多大损失。对于这种状态,从2003年开始,集团内部开始全方面引入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对于采购出现的失误,由生产现场的待工工时和客户反馈的意见以及由于采购问题而造成的对客户的赔偿等相关费用进行量化,就把看似影响不大的采购失误用数字来体现。并进行考核,让每一位员工心服口服。面对这些数字,采购人员开始认识到了自身工作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工作方法和管理技能的改善,提高了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已引入了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的质量改善已经不单单是生产现场、施工工程的质量强化,更实际地深入到了包括管理、技术和服务在内的各个岗位的工作质量改善,开始系统性地数字化地体现出了损失。相信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质量成本管理将逐渐扎根在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让它成为一个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成为企业持续生存的稳定根基。

第7篇:全面质量管理的论文

摘要:文章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结合校外教学点管理与教学的特点,构建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校外教学点的医学成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

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和对校本部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的压力,方便学生就近学习,学校在校外选定了培训学校或教学医院作为校外教学场地,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达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亟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作为有责任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质量效益观念,避免盲目追求培训数量,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医护人员。在探索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上,很多学者将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观点引入到高等教育中来,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提高教育的质量。根据产品质量特点,成人教育的医学生作为一种比较特色的产品,是教育过程的结果,其产品质量就是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获得提高。

那么这个有质量要求的产品的形成就有一系列质量控制关键点,这些关键“工序”就是成人招生、教学和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教育过程是关键。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应树立“全面质量”的概念,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TQM)其特点是“三全一多”,其精髓是PDCA循环。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中,首先计划P(Plan)阶段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督导团和质量管理组通过对各医院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各大医院对成人教育产品质量要求,从而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二是执行D(Do)阶段,就是执行计划,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三是检查C(Check)阶段,就是检查效果,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四是处理A(Action)阶段,就是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解决遗留问题。

二、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南某大学的成人教育为例,首先进行现状调研,结合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找出影响成人医学教育质量滑坡的主要因素。

(一)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生源的质量相当于原材料,由于受普通高校扩招和国家政策因素等的影响,使医学专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发生改变,主要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基层医护人员或刚毕业的医护专业中专生或专科生,目前国家对成人招生录取率接近90%,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

校本部为了减轻教学资源的压力,将学生安排在校外教学点就读上课,有一部分教学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尚未健全,是租用培训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机房,但是一些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严重缺乏,很多教学点的学生只能上一些简单的理论课程,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实验操作课程。

(三)师资水平有限

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高,为节约教学经费,部分教学点聘任经验尚浅、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老师如助教或讲师承担教学;授课过程中,缺乏“自学为主、教学为辅”的引导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的灌注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教学偏重理论,偏重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考试前给学生划范围、勾重点,对考试作弊学生视而不见,考试后送人情分等从教不廉、以教谋私的现象常有发生。

(四)教学过程管理不力

主办学校对教学点的管理不到位,教学点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确,办学以赢利为目的,组织教学过程“短斤少两”,例如学生学习的考核、学生休学、退学制度不完善,考勤制度虚设,有点教学点为了应付主办院校的检查,弄虚作假等等,有些教学点甚至许诺学生不要参加学习,只要参加考试就可以毕业等等众多的问题都急需查证与完善。

(五)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激励制度

没有构建医学校外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校外教育管理制度考核不严。没有建立适合校外医学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能较好地调动教学站点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某些教学站点基本上是应付校本部的检查进行一些教学考试活动,缺乏主动执行质量管理。而且,受成人面授教育集中性、短时间等因素影响,学校对学员的考核基本以考试分数为准,课程都及格就可以准予毕业,没有综合考核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六)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规范

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其是医学成人教育过程控制节点质量指标没有得到量化,从而难以正确的执行成人教育过程质量控制。学生会要求任课教师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复习,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考核基本上缺失,教学质量测评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任何追踪信息。

三、成人医学校外教学点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一)强化质量意识

主管校长、专家督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学院系主管院长组成指挥决策队,形成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保障系统,由教务科、函授办、校外站点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质量管理组成管理团,是具体执行者。首先要在生源上进行“择优录取”。严格控制招生的数量,根据招生数量自主划线“择优录取”。函授办负责修改教学站点管理条例、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守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教务科负责制定实施每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外站点负责跟站点具体管理制度并上报函授办审阅。

(二)严查教学资源配置

因为近几年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每年近万名的招生数量,确实给学校和合作学校教学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学校在选择合作办学单位时,对教学资源缺乏的单位予以否决。对已经合作的单位进行了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解除合作关系。同时与学校的各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沟通联系,帮助在校外的学生共享其教学资源。

(三)提高教学点师资队伍水平

严格审查聘任的教师资历,学校派遣的老师和教学站点聘请的授课老师都必须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检验。

(四)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力度

构建成人教育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教育质量管理考核力度,目标责任量化到人,加大量化管理考核力度。为了加强与校外医学教学点的信息沟通,我校不仅创建了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而且还建立了校外管理QQ群,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在线与校本部相关管理人员沟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对校外站点的管理人员进行学籍管理计算机水平的针对性培训,管理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建立适合成人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高教学点办学管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每年组织一次教学点工作会议,各站点负责人汇报及互相探讨学习管理经验,做到互通有无。定期组织教学点教学检查与评估活动,对管理到位社会评价好的站点进行评优评先,同时对管理松懈,质量、不达标的教学点提出整改,整改不通过,撤销合作办学的资格。

(五)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管理

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构建医学成人培养过程控制的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质量确保最终结果质量,提高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考核点,教学的日常运行、教学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都做到量化评分,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安排校本部的领导及教师参加教学点的开学典礼及入学教育,根据教学点每学期开学上报的课表安排督导组进行听课,实行考教分离,学校派遣老师监考。

(六)建立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医学成人教育目标管理水平。建立由管理人员、督导组、上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组成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网上评教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收集教学过程和效果、管理方面的信息;由领导、督导组、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与反馈系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和管理进行调节,已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对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房海.高校本科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2]陈亚丽,等.成人函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2(6).

[3]尹小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优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

第8篇: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论文

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探讨论文

在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中,保证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这一理念自始至终伴随着项目管理过程。只有时刻牢记质量和安全,才能使所建工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为了确保EPC总承包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达到合同中提出的质量目标,在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恪守职责,从而实现合同质量目标。

1.确定项目质量管理要求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签定后,即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质量管理要求。为了全面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必须在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下,根据项目的特点建立健全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确定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

1.1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策划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宗旨是项目初期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策划、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管理程序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质量计划和规定,并有效地指导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对于质量管理策划首先应是根据总承包合同管理的要求组建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质量管理的界面关系、接口关系和职责。其次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和各项质量管理文件;针对项目的工作范围和公司的管理要求,建立一套适用项目特点的质量程和活动所需要的控制要求、相应的执行程序或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并监控实施效果以确保满足项目的质量目标要求。

1.2强化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为保证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项目本质安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规范行为是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为此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首先要向全体项目人员明确项目合同质量目标的要求,明确全员质量管理的责任。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形式对项目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意识,时刻树立‘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这一理念。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所有设计人员要明确项目的设计质量控制要求和本质安全的起源及特殊性;在工程项目的采购阶段,要强调所有供应物资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要保证所有工序的质量,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使项目的所有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对EPC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而言,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各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关系到项目的顺石油学院机械系化工机械专业,现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项目执行中心工作,多年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任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2009年被集团公司评为重点工程和石化工程建设企业优秀项目经理。

最终质量,因此,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都应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1设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设计质量是确保EPC项目的本质质量和安全的根本。在设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上,除要精心策划、严格管理外,还要从设计输入、设计方案评审、设计验证等方面着手,使设计各环节的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1)设计输入

设计工作的第一步必须有设计输入条件。设计输入条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设计输出文件的质量。为此,设计质量管理中应规定对设计输入条件(外部和内部)必须进行评审确认,确认设计输入条件是否满足项目所需要的输入条件,是否能满足专业设计工作的需要。以确保设计输入条件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2)技术方案评审

技术方案是决定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的关键。技术方案的先进与否、可靠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装置或全厂的设计质量,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技术方案要进行相应的评审。通过评审,确定正确的技术方案,并按选定的技术方案开展设计工作;通过评审,对技术方案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可以及时发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纠正和优化措施得以持续改进。

(3)设计文件验证

设计文件的验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内的自校、校对、审核和审定(必要时)二是专业之间根据互提资料的条件进行会签。自校是设计人在提交文件前自身进行的复核,确认是否具备提交校对的条件。校审人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规定中校审人的资格,校审人在校审过程中按照设计质量控制要求和专业校审提纲逐条校审并保存相应记录。通过设、校、审对设计文件的验证,进一步确认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是否符合设计输入条件的要求,设计内容是否完整等。会签是设计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设计文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控制程序;通过会签,可以验证专业之间互提条件是否被正确的体现在设计图纸中。

2.2设备、材料采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中的供应商选择、采买、催交、检验、监造、运输、现场交接和现场物资管理等过程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采购阶段的质量,应从供应商的选择、监造检验制造过程和现场管理三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合格的供应商选择要依据相关规定对项目所有供应商实施严格有效地选择程序,供应商是关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所有设计和技术要求都要通过制造过程来实现。对制造商进行优选,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监造成本。

对于各类设备和材料进行监造检验前,要对监造、检验工作和人力、人员资质进行策划,明确监造检验工作范围、技术要点、执行依据、检验级别与检查点的划分原则,编制相关的工作规定和程序文件,确定项目采购的质量计划并贯穿于项目始终。为保证设备制造过程各环节的质量,要对各类设备和材料依重要性和类别采取不同的监造检验方式。监造检验方式主要可分为:驻厂监造、驻厂巡检、访问点检验、最终检验和免检放行等方式。对于重要设备如反应器、大型机组、塔、高压换热器和重要材料等安排专业人员驻厂监造或驻厂巡检。在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中,应依据项目规定和发布的程序文件从原材料进货开始,对设备制造用的原材料、加工工艺、特殊工种的资质审查、工序检验、组装、中间产品试验、强度试验、致密性试验、整机试验、表面处理试验、包装检验直至装运等质量管理和控制环节上对供应商实施确认、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现场采购管理也是采购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到现场的设备、材料的接收、保管、检验必须严格按照现场物质管理相关规定和程序来执行。对到现场的设备、材料组织进行开箱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对设备、材料的验收状态进行有效标识,防止漏检;对待检设备、材料进行有效的防护和保管,防止损坏;对检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施有效的控制。

2.3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EPC项目的施工过程是将图纸变成实物的另一个过程。为确保施工全过程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首先应根据EPC项目的施工管理特点,建立健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施工质

EPC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是对采购过程量管理进行全面的策划和组织。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应从施工分包商的选择和实施全过程开始,选择资质合格并有多年石化行业项目管理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和控制,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过程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减少事后处理上,是使施工过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整个项目质量的关键。

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施工的最重要控制内容,制定质量控制点,审查施工方案,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有施工技术准备,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项目质量计划;掌握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熟悉设计意图;审查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等;熟悉施工质量目标,同时要熟悉已确定的质量控制点(ABC)并进行重点部位、重点工序等的重点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应在明确的审批程序和要求下强化审核施工方案的重要性。因为施工方案的正确合理与否直接涉及到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存在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为此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审批,这样可以从施工源头制止发生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对施工分承包方在施工全过程的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检查和联合检查及定期组织施工质量大检查等活动内容。对于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质量的检查要求是:对主要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对施工分承包方施工过程进行的检查是检查所施工的内容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是否符合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检查下一道工序施工者是否按上道工序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是对施工工序、隐蔽工程、交工资料和中间交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把好质量关的最后一道工序。只有经过验收合格的工序,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下道工序将不能进行施工。

3EPC项目质量管理的难点

EPC项目的实施是要根据合同要求实现项目各项目标。特别是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费用目标的实现是在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中进行,其中任一项目标变化,都会引起另两个目标变化,并受其制约。如何合理的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费用之间的矛盾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难点,这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客观因素、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整合项目所有方面的内容,避免出现工期紧张或成本减少而出现的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的出现又往往会延长工期和增加成本。为此在EPC项目管理中要使项目实施平衡有节奏地进行,保证以合理成本按时实现项目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

综上所述,在EPC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一个阶段和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因此必须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地运行,实施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水平,从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第9篇:护理管理论文范文大全(推荐

关键词:  医学文献 康复护理管理

1  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  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 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  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 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 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 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 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 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 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 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